跑出护航企业发展“加速度”
——兰州新区公安推出6条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康警官,危化物品审批网上办理时间从原来的两天变成2小时,这种‘不见面’的审批,速度快,效率高,对企业来说太便利了。”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内,甘肃康巴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臧景佩在兰州新区公安局秦川派出所“护航警官”康亚东的指导下,顺利办理了网上审批化学品购买许可。
创新落实“护航警官”制度、网上办理剧毒化学品审批、设立化工园区警务室、开展全流程全周期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绿色通道快办涉企事项……近期,兰州新区公安局推出6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为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公安力量。其中率先推出使用“甘肃危爆”系统,康亚东指导企业办理的网上审批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是系统中的一项具体业务。
进企问需 务实改革推举措
点对点指导、“零距离”服务;查阅记录化学品的库存数量、来源、使用记录等工作台账;列出安全隐患整改清单;检查涉危涉爆企业消防器材配备……两个藏蓝色的身影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内忙碌着。这是秦川派出所“护航警官”康亚东和卓俊明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公安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画面。
“作为兰州新区的公安机关必须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优势,要驰而不息以务实求创新,以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兰州新区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姚俊源说。
记者了解到,自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条措施后,兰州新区公安各警种立足本职,通过定期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警企恳谈会、主动进企走访等形式,认真倾听企业所思所急所盼,收集掌握企业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由“等企诉求”变为“进企问需”,全力开展护航企业发展各项工作。
服务“围着企业转” 跑出护航“加速度”
近日,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内,秦川派出所“护航专干”刘泽和“护航警官”康亚东联合治安管理大队,组织14家企业正在进行全流程培训“掌上危化APP”手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系统填报程序。
同样,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内,兰州新区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西岔派出所“护航警官”杨森认真梳理道路实际情况和停车需求,为企业增设停车泊位120个。“警企座谈会上反映的车位紧张问题,几天时间就得到了解决,为‘新区速度’点赞!”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连飞鹏说。
“我们由科所队长担任园区营商专干、社区民警担任企业护航警官,实行‘点对点’‘一对一’服务,统一受理、分级办理、及时反馈,做到公安服务事项和相关诉求办理只找‘一个人’。”兰州新区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吕裔斌介绍道。
快速落地的举措、不断拓展的服务……兰州新区公安不断优化警企服务模式,让服务“围着企业转”,帮助辖区企业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工作提质增效,在护航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跑出了兰州新区“加速度”。
“降低了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企业跑路少了,负担轻了,效益好了。”臧景佩深有感触。
筑牢“平安底色” 护航高质量发展
“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链接不要点;公检法不会网上或者电话办案,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走进兰州新区兰石集团家属区兰石家园,中川东区派出所“护航警官”岳建功正向居民宣传讲解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努力守牢群众的“钱袋子”。
记者了解到,近期,中川东区派出所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办理公安证照,同时开展上门采集信息等便民利民活动,努力解决企业职工关心关注的户口、居住证、无犯罪记录审批等办理问题300余件。
“从企业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生产经营,兰州新区公安全流程的贴心服务和保障,让企业放心生产,让员工安心工作。”兰石集团办公室主任齐鹏岳说。
“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人才。我们要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帮助企业‘拴心留才’。”姚俊源说。
兰州新区公安紧盯基层治理之困,求解基层治理之策,创新基层治理之路,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做细做实“护企、安企、便企”各项工作措施,用实际行动筑牢了便民利企“平安底色”。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