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南市公安局厂坝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秉承“打防管控、以防为主”的理念,积极推行“八项机制”打造平安园企,形成了一套班子、八项机制、N个工作小组的“1+8+N”工作法,进一步密切警企警民联系,防范各类风险隐患,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职工家属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处机制
强化和建立以企业党政牵头、部门联动、广大职工参与的“单位+民警”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全方位多元化开展排摸化解,从源头上防止因矛盾纠纷引发各类案事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车间班级、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预期目标。
联动普法宣传机制
针对厂坝矿区远离城市、地处偏僻、职工工作和生活单一、法治观念相对薄弱等实际,通过企业生产调度会、排班会、安全会、职工大会等,开展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法律法规逐步深入人心,增强和提升企业职工、家属的知法守法意识。近两年来,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
反电诈宣传预防机制
深入持久开展以“全民防电诈、全社会反电诈”为主题的防诈宣传活动,组建社区民警+车间宣传员+治安楼长为成员的电诈防范宣传工作小组,通过“三进一入”活动,向企业职工群众宣传普及防诈反诈知识,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陇南“金钟罩”小程序,在矿区构建一道防诈反诈绿色屏障,有效预防职工群众“零受骗”“零损失”,连续3年保持了电诈案件“零发案”。
内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挖掘和激发单位内部自身潜力,成立各单位内部防控工作小组,按照 “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工作总要求,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与公安机关社会面治安管理和巡逻防控形成互补辐射,弥补矿区治安防控工作中的弱点和不足,为矿区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智慧安防项目建设机制
筑牢矿区技防根基,织密矿区智能化技术防控网。依托企业资金优势,积极推动厂坝矿区智慧安防项目建设,通过布建人脸抓拍识别系统、车辆卡口系统、矿山鹰眼系统等前端感知设备,打造集合成作战、指挥中心于一体的矿区智慧安全防控网,为矿区维稳安保、安全生产、社会治理、预防犯罪、案事件处置等打防管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矿区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精准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建立由单位、车间安全员、社区民警、治安楼长为成员的精准预防风险预警机制,常态化对生产安全、危爆物品安全及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实现对矿山安全生产隐患、重点人群及重大案事件的精准预防,为企业安全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由于防控到位,各类安全事故及案事件得到明显下降,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持续好转。
常态化治安巡逻防控机制
针对矿区生产点多、线长、面广,人员结构复杂,容易发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以及因工伤、劳资、征地等利益诉求引起的各类群体性案事件,与矿山救援队、内保部联合组建一支常态化治安巡逻防控专职队伍,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敏感时间节点或重大活动期间由治安巡逻防控专职队伍开展联合巡逻,防范和遏制各类案事件发生。今年以来,盗窃等可防性案件“零发案”,矿区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便民利民服务机制
以践行“枫桥经验”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开创便民利民新举措,打通数据建设无人警务室,安装自主申领居民身份证、自主打印无犯罪记录证明及户籍证明的多功能一体机。积极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及职工群众、外来务工人员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用公安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平安指数,职工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双提升”。(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张京沪)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