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洛峪派出所:六项措施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发布时间:2023-02-28 11:34:47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西和县公安局洛峪派出所充分学习借鉴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坚持“细排查、重化解、除隐患、保平安”为目标,创新推行“六项措施”,持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紧盯辖区实际  做到心中有数

坚持“排摸工作不松懈、预防调解早深入”的工作原则,以 “我为群众办实事”“百万警进千万家”实践活动为契机,立足实际,根植辖区,对婚姻、民间借贷、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进行重点排查,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底数清、底子明、情况熟,做到心中有数,排查到位,不留死角。同时对收集到的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及时汇总整理,组织各方力量召开会议,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分析,对症下药解决各类矛盾,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位。

细化多样矛盾  做到分级预警

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中,根据矛盾纠纷的根源、种类、化解难度、产生后果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分析,建立起不同颜色分析预警平面图,对可能引发民转刑、刑转命的高风险突出的风险标注为红色,对一般治安纠纷案件标注为黄色,对普通民间矛盾纠纷标注为蓝色,为化解矛盾纠纷画好“作战图”,绘就“风向标”,随着化解进度变化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做到心中有数。

联合化解力量  充分发挥成效

为提高化解效率,洛峪派出所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作用,联合司法所职能部门,联动排查、联动化解、联动回访、联动稳控,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使化解更有效率,更有成效;充分利用村干部“人熟、物熟、地熟、情况明”等有利条件,通过讲法律、说人情、论道理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将矛盾隐患化解在未然,消除在初始;充分发挥治安户长、警务助理、义警等有效警务力量,推动调解力量前移,化解工作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和力量。

健全闭环机制  做到稳妥化解

为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机制,派出所积极参与到由村“两委”班子、村里妇联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有威望的乡贤、党员代表组成的“民事直说委员会”中,对涉及公安警情类的第一时间化解,对一般民事类矛盾纠纷,联合民事直说委员会协商调处;对诉求类矛盾纠纷,报乡镇综治部门协商乡镇领导、站所进行化解;对基层力量无法化解的,报县级部门进行联动化解,做到将各类矛盾纠纷稳妥化解。

扎实跟踪回访  严防矛盾重生

回访是对前期矛盾纠纷化解的检验,也是严防矛盾纠纷“死灰复燃”的有效举措。按照“谁化解、谁跟踪、谁回访”的原则,民警始终把回访作为群众关心问题的抓手,对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访跟踪,认真聆听当事人的回应,密切关注矛盾纠纷化解后的发展演变。同时对当事人思想上再开导、情绪上再安慰,确保矛盾纠纷不再重生。

强化源头治理  夯实管理基础

紧盯重点人员。联合镇村两级,开展筛查随访,全面摸清辖区存在风险隐患的人员进行全面清查摸底,逐一查清居住、工作、生活情况,登记造册,建立风险评估、分级管控、分类施教等机制,防止漏管、脱管、管理不严问题出现;紧盯重点场所。民警紧盯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重点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治安巡逻防控与治安大检查大清查行动,提高社会面见警率和管事率,严防各类案事件的发生;开展普法宣传。以“八五”普法为抓手,突出宣传重点,推动普法进程,组织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车站、工地、乡村、企业等活动,就命案预防、禁毒禁赌、防范家暴、防骗反诈等知识进行宣传,开展以案释法,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逐步树立群众平时学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依法的意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王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