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字上下功夫 在“防”字上做文章
——清水县公安局贾川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近年来,清水县公安局贾川派出所立足乡情实际,不断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基固本、探索创新,坚持在“调”字上下功夫,在“防”字上做文章,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创新“三三制”工作法实现矛盾不上交
坚持探索创新 “三调联动”机制、推行“三包化解”责任的“三三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实现矛盾不上交。
由乡派出所牵头,成立由乡综治中心、乡司法所、乡市场监管所、乡妇联、乡综合执法队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由村综治中心牵头,成立由驻村干部、包村民警、村干部、调委会成员组成的调解团队;由治安户长牵头,成立由网格员、群防群治队员、五老人员组成的调解小组;坚持小矛盾村组调、大矛盾乡调,选聘律师义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依法调处了各类矛盾纠纷。
按照驻村民警包责任区、辅警和村干部包行政村、组干部和治安户长包户的“包村包组包户”“三包”责任制,推行“三级化解”法,一旦发现矛盾线索,组干部和治安户长率先介入调处,警务区驻村民警跟进调处,派出所把关调处,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在早、化解在小。
健全“5+5”宣防实现平安不出事
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载体,在扎实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网络“五进”活动的基础上推行制作“小卡片”、发动“小袖标”、 适时“小提醒”、推广“小喇叭”、落实“小培训”的“五小警务”,形成了“五进”+“五小”相结合的“5+5”宣防机制,全力保障平安不出事。
为驻村民警制作名片,主动向辖区群众发放,增进警民关系、方便了群众咨询。由驻村民警发动群防群治力量,佩戴“小袖标”组成宣传队,走村入户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电诈、禁赌禁毒宣传。利用微信群等平台适时推送和发布警情通报、交通安全提示,提醒群众加强必要的安全防范。依托村组广播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普及,驻村民警每周三定期开展法治宣传,以案讲法、以案释法,有效提高群众法治意识。通过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等形式,每季度向辖区学校、企业、合作社、门店开展一次培训,有效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做实“上下”联动实现服务不缺位
始终坚持及时受理网上业务和积极推行网下服务的“网上网下”双联动机制,严格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措施要求,努力实现服务群众不缺位。通过“二维码门牌”拓展应用和甘肃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及时受理网上自主申请办理身份证等事项,办结率100%,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的。坚持推行送证上门和上门办证服务,近年来,累计送证上门450余次,开展上门服务300余次,实现服务群众零差评。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