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公安发布新学期校园防诈骗指南
开学反诈第一课 这些套路要认清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新学期已经到来,除了迎接崭新的学习和生活外,家长和学生都要学会鉴别不法分子的各种诈骗套路,兼职刷单、校园贷等诈骗手段,让学生赚不到钱、贷不到款,而且损失惨重;诈骗分子潜入班级群家长群、虚假培训机构群等,骗家长扫码缴费。2月16日,兰州公安整理发布新学期校园防诈骗指南,上好“反诈第一课”,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反诈意识,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大学生提高警惕
兼职刷单诈骗:不法分子在网上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号称给网店刷单“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诱骗同学们在网络平台购买指定物品进行刷单,承诺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佣金一并返还。起初小额返利都能及时提现,刷单交易金额变大后,骗子就以平台审核、系统故障、银行卡冻结为由,拒不返款,最后拉黑受害人。
网购退款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商家,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声称你购买的东西质量出现问题,主动要求给你多倍赔偿,并谎称你的支付宝积分不够,需要打开借呗等借贷产品来提高积分,或通过发送钓鱼链接等要求你输入银行卡号、验证码,从而骗取钱财。
校园贷诈骗: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学生,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没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学生,不法分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他们以“清查账户”为由,让学生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骗子的腰包。
警方提醒:平时保管好自己和家人的信息,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群组;不扫描不明二维码,不下载陌生APP,更不要随意点击未知链接;不要相信网上的兼职刷单广告,宣称轻松高薪的兼职很可能暗藏陷阱,坚决拒绝任何需要提前垫资的兼职工作;杜绝攀比心理,拒绝高利贷;增强法律意识,不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手机卡及支付账户,不参与“跑分”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不做电诈犯罪的“帮凶”。
家长学生需注意
缴费诈骗:开学前后,不法分子趁机潜入班级群,将头像和昵称设置成跟老师相同的样式以冒充老师,然后以需要缴纳教材费或补习费为由在群里发送收款二维码。有些家长信以为真,把钱转进了骗子的账户。
“医疗费”诈骗:诈骗分子盗取家长手机通讯录,再冒充学校老师、医院工作人员拨打电话,谎称其子女在学校出现身体不适已送医院,以“急需手术费、医疗费等”骗取钱财。
虚假培训班诈骗:开学后,各类培训机构也开始招生,骗子冒充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诱骗学生家长提前缴费,一旦家长转账,骗子便销声匿迹。
警方提醒: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告诉孩子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平时多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知识,强调不能随意向陌生人转账,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家人、老师报告;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查看其社交、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将孩子的支付账户设置成转账24小时到账,如不幸被骗,有充足时间止付;接到班级缴费、孩子生病之类的信息,不要盲目转账,应向老师及学生本人进行核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