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美新画卷】联动各方协同共治的“平安枢纽”——合作综治中心“枫桥式”创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11 16:24:30     来源:甘肃法治报

  合作市综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资料图)。合作市委政法委供图

  合作市综治中心“法润羚城”法治直播间开播现场(资料图)。 合作市委政法委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金凡裕

  平均海拔2960米的合作市,山川壮丽,民俗风情浓郁。合作市综治中心宛如镶嵌其中的“平安枢纽”,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着联动各方协同共治的重要作用,守护着各族群众的平安生活。

  近年来,合作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了“坚持服务群众一个中心,化解信访问题两个关键,抓实矛盾化解三调对接,提升综治中心四个实战化,锻造基层治理五支队伍,实现平安建设六项提升”的“123456”工作模式,扎实推进“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创新机制

打造矛盾化解新模式

  合作市综治中心着力打造“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矛盾纠纷化解模式,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窗口、热情周到的服务……近日,记者走进合作市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只见法院、司法、公安局、信访、人社等多部门服务窗口有序排列,常驻与轮驻岗位紧密配合,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素养和热情态度,为群众答疑解惑、调解纠纷。在这里,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以前解决纠纷毫无头绪,现在进了市综治中心,心里就有了底,很快就拿到了调解协议书还进行了司法确认。”前不久,一起合同纠纷被成功调解后,当事人王某满意地说。

  合作市围绕打造矛盾纠纷“集散地”和社会治理“桥头堡”的目标,逐步探索形成了“123456”综治中心工作模式:坚持服务群众一个中心,化解信访问题两个关键,抓实矛盾化解三调对接,提升综治中心四个实战化,锻造基层治理五支队伍,实现平安建设暨主动创稳六项提升,构建起独具特色、群众满意、协调高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3月20日,合作市综治中心成功化解一起长达3年之久的邻里纠纷。2021年11月,徐某装修不当致楼下才某家房屋漏水受损严重,因赔偿未谈拢导致纠纷搁置,矛盾不断升级。今年3月,徐某卖房后第三方买受人对房屋进行装修,才某阻拦施工,买受人报警调解无果后被转至市综治中心调解。工作人员耐心疏导,从法理、情理出发,经过两次调解,最终三方达成一致,现场支付赔偿金。

协同共治

凝聚多方解纷新合力

  2024年,合作市某小区因电梯、热水器安装等问题引发矛盾,在市委政法委的统筹下,综治中心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住建、信访、市场监督管理等多部门及网格员、调解员、律师等群体迅速响应,经过5轮协商,最终达成令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市综治中心入驻的全国优秀模范人民调解员才让当知表示:“化解矛盾纠纷时,我能随时获得多方支援。多部门参与,有助于及时摸清事实,调解效率大幅提高。这种多方支援的格局,不仅提升了纠纷化解的效率,还极大增强了综治中心对各类纠纷的吸附能力。”

  一方吹哨,多方响应。目前,合作市以市级综治中心为支点,统筹“法院、公安局、司法、乡镇(街道)、行业部门”各方力量,积极推进“诉调警调访调”等解纷方式相互联动,促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有法可依、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实现了矛盾纠纷“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闭环流程。

  近年来,合作市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多中心融合,确保调解、仲裁、司法确认等业务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同时,不断充实调解力量,打造专职调解员队伍,推动纠纷专业化调处。

科技赋能 

构建智慧治理新体系

  “从数据来看,本月劳务合同纠纷25件,上月30件,环比下降24%;本月买卖合同纠纷10件,上月41件,环比下降75.6%……”合作市综治中心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每月撰写分析报告,通过全面梳理突出矛盾纠纷,对纠纷类别、发生区域、存在风险等进行深入剖析,并依据前期化解进展,及时下达工作指令、督导函和预警提示。

  “各乡镇街道请注意!短时强降雨已持续30分钟,请及时通过微信群向群众发出防范提醒,尤其是存在风险隐患的区域,务必紧急组织群众撤离……”

  2024年夏季,面对短时强降雨,合作市综治中心迅速响应,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陇情E通”以及公共安全视频系统,高效汇总网格员上报的信息,精准定位安全隐患区域。同时,第一时间联动相关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开展应急工作,并组织网格员、联户长通过微信群、上门告知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居民群众发布安全提示,全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数据直观呈现纠纷变化趋势和安全隐患分布,助力综治中心捕捉纠纷苗头,提前谋划应对策略,不断增强对各类纠纷的吸附与化解能力。依托信息化平台,综治中心整合各方数据资源,对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为精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法治引领

夯实主动创稳底板

  2022年6月,看某某以儿子儿媳之名在合作市某银行贷款28万元用于宾馆资金周转,因孩子生病、装修延迟逾期未还,银行催收无果起诉。

  合作市法院将纠纷移交至市综治中心调解。调解员才华草结合双方诉求,促成欠款金额、还款时间达成一致。从起诉到化解不到3天,不用开庭、不出诉讼费,双方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合作市综治中心始终将法律服务与法治宣传作为工作重点,为纠纷吸附和化解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中心开通“法润羚城”法治直播,联合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通过生动案例分析,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用知识,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自运行以来,合作市综治中心接待群众4900余人次,受理事项化解矛盾2197件,化解率95%,回访率100%,挽回群众损失4200余万元。

网格联防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合作市依托综治中心,全面提升网格服务管理质效,对1616名联户长优化调整,组建299名市乡两级先锋队,构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机制,提升队伍活力与专业度。规范运行机制,明确“六大员”“八个必须”责任闭环,针对矛盾化解、社情收集、应急提升等重点,开展分级分类、定期定点培训并召开例会,搭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分级分类提高补助标准,采用“基本补助+绩效奖励”方式,充分调动联户长积极性,筑牢主动创稳基层防线,促进政府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

  在伊合昂街道念钦街社区,居民老王和邻居老李因楼道杂物堆放引起争执,吵得不可开交。联户长才让扎西知晓此事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提议划分区域规范堆放。最终,双方接受提议并握手言和,恢复昔日和谐的邻里关系。

  这种“网格化+十户联防”的模式,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真正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维护和谐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