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村:树莓熟了 村民笑了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一枚枚娇艳欲滴的树莓果在枝头摇坠,一串串爽朗欢快的笑声在树间回荡……金秋九月,正是临夏县刁祁镇友好村树莓成熟的时节,村民们一边采摘树莓,一边阔谈丰收的喜悦。

9月9日,临夏县刁祁镇友好村村民采摘丰收的树莓。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王娉侠 摄
友好村共有833户4149人,是个多民族聚居村,先后荣获临夏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村头的树莓红了
“树莓营养价值很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已成为我们增收的重要来源……”每逢中秋节,凡是家里来了客人,村民王国保就会把一盘盘树莓盛上桌面,和客人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
2015年,退伍军人王国保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开始树莓、羊肚菌、赤松茸种植,随后开展产品深加工,研发出了树莓酒、树莓果酱等产品。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王国保的公司实行“科研机构+合作社+种植户+订单农业+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的模式,带动600多户农民受益。
村民的腰包鼓了
“只有全村发展了,群众致富了,才是硬道理。”友好村村干部下定铁一般的决心,带领村民接力苦干,为全村蹚出一条勤劳致富之路。
友好村以“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餐饮业和特色种植业,极大拓宽了致富门路,增加了群众收入。村党支部书记王强介绍说,截至目前,全村发展高原夏菜424.43亩,有效解决了留守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外出开办拉面馆达到86家,从业人数达到289人,年均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规模养殖户从2013年的6户发展到现在的45户,牛存栏量从90头发展到现在的740多头,羊存栏从130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只,养殖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群众的幸福来了
“如今,全村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社会治理更加顺畅,大家都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化解矛盾问题。”提起友好村的变化,刁祁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王娉侠颇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友好村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宣传教育、民族团结、平安创建”的社会综合治理新路子,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小组长”的三级组织架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理事会、志愿服务队等村级组织,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每季度积极开展“好公婆”“好儿媳”、文明家庭、整洁家庭、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村风民风持续好转。同时,积极发动村社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大中专学生加入群防群控志愿者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服务网络,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