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三合镇“1333”调解模式社会实践效果好

发布时间:2022-05-19 22:33:28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一起纠纷求公平 半页协议得人心

———和政县三合镇“1333”调解模式社会实践效果好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一起纠纷求公平,半页协议得人心。”这是和政县三合镇调委会撰写的一副对联,是他们对调解工作经验的不断提炼总结,也注解了三合镇对调解事业不懈追求。

三合镇设11个调委会119名调解员,2500名法律明白人。近年来,三合镇通过建立预防、积极化解、创新机制,落实属地镇、村(社区)、社(楼长)逐级网格内管控,打造群众满意的“政法超市”。通过创新一个多元化解机制理顺“三家”关系、三项机制融合动能、三调联动汇聚合力的“1333”调解模式,生动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一个多元化解机制理顺“三家”关系

“这属于集体共用土地,你按自己想法砌墙性质是未批自建,影响了邻里团结……”2021年7月28日上午,三合镇调委会调解了该村一起违建引发的邻里纠纷。尕新庄村邓家山社马甲与马乙兄弟俩,因马乙在宅地路坎下出入场地路边用废弃砼结构块垒墙引发矛盾纠纷。调解员面对面、一对一进行情绪疏导,细致地给当事人讲解、在集体共用土地上非批自建的后果,并还担负起法治宣传员职责,经过宣传教育和耐心说服劝导,违建者自行拆除了违建墙。此次调解把刚性行政执法变成柔性的自觉自愿行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合镇通过多元化解机制理顺了调委会、法院、信访“三家”关系,成为全县建立第一个多元联动调解机制调委会。从调解独唱到诉调、访调二元配合,再实现“诉访调”多元融合化解,进一步理顺一诉—访—调三者关系,推进“诉访调”无缝隙对接机制、典型案例交流机制、重大疑难杂症事项坐班制等,努力做到琐事不出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四不”,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动状态。        

“三项机制”融合动能

“再不上水,我们就去上访,去上级部门告状……”2021年夏天,三合镇鸿瑞社区部分住户因不满高峰期用不上水,反应十分激烈。三合镇召开调委会吹哨,社区、业主、物业报到,自来水公司协助的议事会,邀请涉及问题的20户群众代表参加。三合镇调委会主任张仲胜在调解中通过分析研判,沟通各方意见,细心协调,说理释法,决定启动群众出单,镇政府接单,开发商买单,调解兑单的四单联办方案。最终通过各方努力,经过两昼夜白加黑施工,解决了群众用水问题。

近年来,三合镇调委会精心培育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五聘任一承诺机制、“三员”(全科调解员、全能调解员、品牌调解员)培养机制等三项机制,要求做到“会调、能讲、善写、总结”,通过“我的调解我讲故事”的有案有故事,强化法治宣传。创立了法院、信访局、妇联、检察室、镇调委联合的诉访调无缝隙对接机制,动员发起成立县人民调解协会、县商事协会。同时积极推进人调解工作换代升级,调动村级调解员主动性,村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发挥了资源整合优势。            

“三调联动”汇聚合力

从“心”入手抓心治。三合镇调委会总结出“13心”调解法,探索“访诉调”联动、“心律调”联动、调解组织联动的“三调联动”机制。

三合镇调委会通过建立“访诉调”联动对接机制,形成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司法确认、行政复议、速裁仲裁等无缝对接服务,发挥律师作用,建立心理疏导、人民调解员、公共法律服务建立合作机制,在镇调解室建立政法超市,为调解对象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对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核,从而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建立调解组织之间的互相联动,镇综治中心协调镇调委会和8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联动,对调解案件和调解力量及时进行调度,吹哨衔接,在全镇形成强大的调解合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