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走访记录民生需求,调解员耐心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临夏县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做好矛盾纠纷源头防控、排查发现、高效化解的“三篇文章”,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1至10月,全县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3.58%。

检察干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临夏县检察院供图
预防为先筑堤坝
“矛盾要化解在萌芽,关键要把工作做在前头。”据临夏县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坚持“防重于调”理念,将预防端口前移,通过源头治理、精准普法、民生服务等措施,筑牢防范矛盾纠纷发生的安全堤坝。
针对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劳资债务等易发多发矛盾领域,临夏县制定重点领域矛盾风险防控清单,建立“部门联动+行业自治”机制:住建部门在物业小区推广“业委会+物业+社区”三方协商平台,人社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建立劳动用工“体检”制度,农业农村局在土地流转集中村设立“政策顾问岗”。今年以来,通过源头干预,全县物业纠纷、欠薪纠纷同比分别下降9.58%和7.31%。
在普法工作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组织政法干警成立“流动普法队”,大力开展“法治护航基层行”活动,深入集市、学校、企业、村社开展“菜单式”普法。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普法宣传532场次,覆盖群众10.6万人次。
排查为要降风险
近日,韩集镇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有两户居民因阳台滴水引发口角,当场联系调解员介入调解,3天内促成双方达成谅解,缓和了邻里关系。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临夏县将全县划分为422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034名,明确“每日巡查、每周汇总、每月研判”制度。网格员化身“信息前哨”,重点关注“家庭变故户、矛盾多发户、重点人员户”,通过“拉家常”“串门子”收集苗头性问题。聚焦婚恋家庭、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12类高风险矛盾,建立“部门专项排查+乡镇滚动排查”机制。同时,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七彩先锋”“陇情E通”等系统,搭建矛盾纠纷“云排查”平台,整合110接警、网格上报、网络舆情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矛盾高发区域、时段和类型,生成“风险热力图”,加强防范化解,降低风险发生率。
化解为本护平安
今年以来,针对农村邻里纠纷,各村邀请老支书、老党员组成“乡贤理事会”,打好“感情牌”、算好“法治账”,用“乡音乡俗”进行调解,取得良好效果。
临夏县坚持“多元共治、分类施策”,打造“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化解体系,构建“1+3+N”调解格局:“1”即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3”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N”包括乡贤理事会、行业调解委员会、法学专家金牌调解室等社会力量。
为分类施策进行精准调解,临夏县根据矛盾复杂程度实行分级管理:一般矛盾由村(社区)调解员当场化解;复杂矛盾由乡镇包案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会商解决;重大矛盾由县级领导包案,实行“一案一专班”。同时,建立了“化解+回访”闭环机制,防止已调解的矛盾纠纷反弹。截至目前,通过回访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59个,矛盾复发率同比下降22.14%。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