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恒:演绎着温暖的调解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16 11:25:48     来源:法治甘肃网

在广河县,有这样一名人民调解员,他以“抽丝剥茧”的智慧与“春风化雨”的耐心,把“法、理、情”交织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纽带;两年来,他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0余起,演绎了一个个温暖的调解故事。他就是广河县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员马恒。

今年4月初,三甲集镇村民李某甲与邻居李某乙因地界问题发生争执,进而引发一起健康权纠纷。在调解过程中,马恒始终秉持着耐心,以群众事无小事的态度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与心声,精准捕捉到引发矛盾的根源所在。通过反复查看相关证据材料、多次电话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多方调查后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他深入阐明邻里关系和睦的重要性,引导双方当事人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彼此关系。他将法律条文与情理道德娓娓道来,以春风化雨般的劝导,逐渐消融了双方心中的“坚冰”,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AQEY 配图 )马恒:演绎着温暖的调(43576880)-20250916112636

马恒倾听群众诉求。广河县政法委供图

对马恒来说,他的工作就像在矛盾纠纷的漩涡中心穿梭,不是接待来访群众、调解纠纷,就是奔波在去现场的路上。

“调解工作就像在矛盾纠纷的‘缝隙’里架桥,既要懂法理的‘硬规矩’,也要通人情的‘软道理’。”马恒介绍说,调解还要保持“三心”,即:耐心听、公心断,解“心结”。在调解过程中矛盾双方经常处于“气不顺”状态,所以调解员一定要多点耐心,要认真听完群众的倾诉和想法。在调解过程中要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能接受的方式讲清法理、疏导情绪,做到事心双解。

2024年7月,某公司负责人赵某某拖欠5名务工人员共计67100元工资,多次讨要未果,工人们情绪激动。马恒在接到这起纠纷后,一方面当起了“心理医生”,耐心安抚工人情绪,让他们相信调解能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他开始查阅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对欠款人的拖欠行为进行法律知识普及,阐明欠款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协调人社等部门积极参与进来,从情、理、法多方面商讨对策。经过多轮次斡旋调解,最终5名工人拿回了全部工资,权益得到维护,也避免了矛盾升级。

“做好调解工作靠的不是什么高超的技术,靠的就是耐心、公心和细心。”马恒说,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当尺子、用真情当黏合剂,解开群众心里的“结”,让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萌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