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资料图)。
临夏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法治宣传(资料图)。
临夏县综治中心组织调解一起矛盾纠纷(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综治中心的同志态度热情,办事效率就是高!”近日,临夏县土桥镇群众张先生在县综治中心办理完追索劳动报酬的烦心事后满意地说。
近年来,临夏县按照“五有目标”和“五个规范化”要求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推动形成综治中心和政务中心“双中心”互促共治格局,对群众的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群众调解矛盾纠纷、解决利益诉求“最多跑一地”。
“双中心”共治 形成平安联创综合体
舒适的环境,整齐的布置,有序的工作场景……走进新落成的临夏县综治中心,令人耳目一新。
据介绍,临夏县全力打造综治中心和政务中心一体化布局的“双中心”互促共治格局,形成服务联动、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综合体。
“您好!请问需要帮忙吗?”在位于一楼的综治中心的综合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小刘热情地为前来办事的群众登记诉求并引导分流。
据了解,临夏县综治中心推动公、检、法、司、信访等5个部门常驻,住建、人社、教育等15个部门轮驻,入驻工作人员共有56人。建立了服务事项办理与矛盾化解相联通、双闭环工作机制,规范无缝衔接工作流程。政务中心对在服务办理中发现的婚姻关系、劳动权益等纠纷,直接流转到综治中心。综治中心根据纠纷类型,精准分流到5个综合调解室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现场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导入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快审速裁等程序化解。
“综治中心对在调解土地纠纷时遇到的确权问题,化解用工合同等纠纷中涉及的政务服务问题,可以直接推送到政务中心相应服务窗口办理。”临夏县综治中心负责人丁荷花介绍说,通过“双中心”共治,真正实现群众办事由“一事跑多地”转变为“一地办多事”,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闭环化”运行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我的工资拿到手了,太谢谢你们了!”4月1日,临夏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对一起调解的欠薪纠纷进行电话回访时,当事人范某某连声道谢。
2024年夏季,家住临夏市南龙镇的范某某在一家装修项目完工后,负责人张某一直未按时结清范某某的工资,多次索要未果后,范某某来到临夏县综治中心求助。
了解情况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和张某取得联系,并组织劳动监察大队调解员、法院调解员认真进行调解。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法明理,向张某讲明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严重后果。张某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当场表示想办法支付拖欠范某某的工资。范某某被拖欠的工资全部结清后,调解员还向双方当事人赠送了民法典宣传册,鼓励双方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丁荷花介绍说,为了让当事人“一站式”办理相关业务,综治中心将原来分散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社会机构的矛盾纠纷调处关键业务实行一个窗口反映登记、一张表单分派流转,引入专业调解力量与窗口工作人员联合研判群众诉求、精准匹配化解方式,实现矛盾纠纷调处“一窗反映、一门受理、一地综办”。
今年以来,临夏县不断加强“综治中心+诉调+警调+访调”对接平台建设,运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明确矛盾纠纷业务主管部门,分级分类建立矛盾纠纷分层递进解决的目标清单、事项清单、职责清单,完善群众矛盾纠纷“登记-受理-转办-办理-督办”全周期闭环运行流程,确保群众正当权益事项件件有说法、事事有落实。
“信息化”赋能 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今年2月25日,临夏县土桥镇曹家村村民刘某与妻子张某爆发激烈矛盾。刘某饮酒后,情绪失控,张某果断选择报警求助。土桥镇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与当事人刘某取得联系并见面谈话,同时通过“七彩先锋”平台将警情上传。收到警情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司法所所长和村委会负责人组成调解小组,一同前往刘某家中进行调解,促使夫妻俩和好如初。
临夏县综治中心以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平台为统揽,以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服务党政决策指挥、群众生产生活和重大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使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下通过综治中心全面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线上通过“五心先锋”小程序“有事说说”栏目解决诉求。据统计,今年以来,线下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150件,线上通过“有事说说”解决群众反映诉求204件,办结率、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