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力齐发”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临夏县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03-05 22:39:16     来源:法治甘肃网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走进临夏县土桥镇辛付村尕王家社,一股由天然气入社入户带来的融融暖意扑面而来。

  几个月前,为让天然气管道工程顺利实施,镇村干部对此引发的矛盾纠纷集中调解,生动践行了全县“五力齐发”基层治理新机制。

  2024年以来,临夏县政法系统坚持以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走深走实为主线,着力抓源头、破难题、重善治,创新推行“五力齐发”工作机制,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筑牢了平安基石,增进了民生福祉。

党建引领凝聚“向心力”

  “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临夏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以来,全县通过构建“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临夏县建立了“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员联系户”组织体系,成立了由村(社区)党组织引领,网格员、志愿者、党员、村民代表等群体参与的“1+N”社会治理队伍,健全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等10个村民自治组织,初步形成与民共治乡村事务、与民共享文明新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WAQEY配图1)“五力齐发”激活基层(38730577)-20250305224113

先锋乡发挥“警调对接”优势调解矛盾纠纷(2025年2月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摄

防范化解提升“掌控力”

  “群众事无小事,群众安心,我们才放心。”全程参与调解一起涉众性矛盾纠纷的土桥镇镇长何九福介绍说,去年下半年,在镇上规划修建的商铺时交了自筹款的部分群众,由于拿不到钥匙而酿成纠纷,镇上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调解,积极协商,很快解决了群众的揪心事。

  为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临夏县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化纷争、促和谐。线上用好“七彩先锋”平台,采取110警情分流机制,线下通过综治中心受理、群众反映等途径,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诉调+警调+访调”对接平台建设,有效提升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掌控力”。2024年全县摸排化解矛盾纠纷5477件,化解率95%以上。

织密网络激发“防护力”

  今年大年初一晚上,临夏县公安局北塬派出所民辅警上演了一场暖心救助。当晚,民辅警在巡逻中获知,有一名群众走失。大家立即兵分多路深入周边的山沟、树林进行搜索,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在一条偏僻的山沟里发现了走失的群众,将其安全送回家中。

  据介绍,全县公安机关通过常态化推行“亥时守护行动”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推动警力下沉,实现城区“一社区两辅警”和农村“一村一辅警”目标,织密安全风险防控网,激发安全风险“防护力”。

(WAQEY配图2)“五力齐发”激活基层(38730584)-20250305224312

土桥镇辛付村网格员走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2025年2月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摄

提升服务增强“亲和力”

  “有了乡干部的帮助鼓励,我对生产更加有了信心。”草莓大棚种植户张自云说。此前,张自云为大棚周围影响采光的近百棵大树发愁,乡干部得知后,积极联系林业部门及工程队进行修剪,改善了大棚周围采光环境。

  为深化基层治理,临夏县着力在办事提速、服务提质、效率提高上下功夫,通过落实“跨省通办”“全程网办”等便民措施,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畅通诉求渠道。全县按照“七中心合一”要求,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村上持续推广“七个办”工作法,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切实增强干部群众“亲和力”。

  据统计,2024年全县各级综治中心办结群众事项7357件,政法系统业务窗口办理户籍、车驾等业务6.8万余件。

法治同行强化“保障力”

  “美丽乡村,与法同行。”走进莲花镇村社,处处能感受到一股法治清风。莲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邓杰介绍说,莲花镇坚持把法治教育纳入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老百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环境明显好转。

  为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临夏县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依托新媒体开展网上法治宣传,常态化开展“法律赶大集”等送法上门活动,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等活动。2024年共组织法治宣传54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8万余份,营造了浓厚的学法氛围。同时,不断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组织“进百企解难题”等活动,积极落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法治“保障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