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富有民族风情的现代文明 ——临夏市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街区见闻

发布时间:2024-07-08 19:03:36     来源:法治甘肃网

千年古城巷,文旅新地标。近年来,临夏市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街区景区备受社会关注,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八坊十三巷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11月,国务院对景区“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这一典型做法予以通报表扬。2021年7月,八坊十三巷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近日,记者走进这一闻名遐迩的“网红打卡地”,感受这里别具一格的文化艺术,领略富有民族风情的现代文明。

(QYE“文化中国行”专栏配图1)领略富(33298794)-20240708190559

在河州泥塑进校园活动中,常天平指导学生参与工艺制作。临夏市八坊三十巷泥塑艺术馆供图

“非遗”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八坊十三巷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全域皆为步行街,主街长度1300多米。作为古河州城的历史景区,这里见证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大融合、大交流。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寺坊和十三条巷道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临夏回族人民世代生活的老城区,回、汉、东乡、撒拉等8个民族的17000多名群众在此居住。

走进八坊十三巷景区的泥塑艺术馆,一座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啧啧称奇。

“八坊十三巷居民生活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千年沉淀,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八坊十三巷泥塑艺术馆馆长常天平说。

近年来,这里游客数量逐年递增,有力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让常天平倍感欣慰的是,自己的泥塑作品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获得了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

(QYE“文化中国行”专栏配图2)领略富(33298797)-20240708190602

八坊十三巷景区一角。临夏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为先打造一巷一特色

置身于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巷子,欣赏着一排排设计精美的建筑,每位游客都忍不住拍照留念,陶醉其中。

“景区深入挖掘和提炼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开放了八坊民俗馆、手工艺馆、八坊博物馆、非遗馆、河州书院等九个沉浸式体验场馆。”据临夏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体验馆让游客从多角度体验八坊传统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

早在2015年,为发挥文化优势,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改善景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临夏市以文化为核心,以民生为导向,遵循文化为先、利民为本,打造一巷一特色和景观进巷、商业进院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结构、不搬迁原住居民的前提下,打造出了集民族文化展示、休闲旅游、居民传统生活区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景区。

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八坊十三巷自2016年10月改造完成后,成为临夏河州民俗文化的名片和甘肃省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先后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景区1万多名各族群众通过参与景区的旅游经营实现了增收致富。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从天祝县专程前来采风的书法家蒲松林在八坊十三巷景区游览一天后,意犹未尽地说。

他首次慕名而来,深切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文化气息,这里的一个个文化元素,都让他收获满满,必将为日后的书法创作带来启发和灵感。

据了解,2021年以来,八坊十三巷景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突出文化引领、多元业态植入,结合群众业余文化需求在景区开展玩偶嘉年华、花车巡游、“书香临夏 阅读悦享”读书会、“民谣在临夏”歌友会等涵盖旅游、文化、赛事、演艺领域的系列活动,以景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为基础,开展特色研学游活动。

临夏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马洁表示,随着八坊十三巷景区综合保护开发的深入推进,综合效益愈发显著,琳琅满目的商品,流光溢彩的灯光、充满情怀的民谣,让古巷充满趣味与活力,推动了八坊十三巷景区“夜文化”“夜经济”的繁荣发展,成为打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和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项目的典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