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4月1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花儿临夏•在河之洲”临夏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临夏州倾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会,助推全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花儿临夏·在河之州”临夏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的各项筹备工作和前期宣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据悉,本届文化旅游节内容涵盖州、县市14个品牌90余项系列活动,主体活动安排在6月,整体活动贯穿全年。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临夏州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各类文物遗址82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项、代表性传承人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项、代表性传承人45人。
近年来,临夏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高站位谋划布局、全方位强力推进,将文旅产业确定为全州的首位产业来精心打造,深入挖掘“十有临夏”资源禀赋,打响叫亮“兰州后花园”特色品牌,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能享受的一系列显著成效。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在全州范围内征集了近百年来的花儿文献史料、理论著作、学术论文、照片、胶木唱片等音像制品共七大类5300余份,全州文物藏品达到4.6万余件。临夏州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积石山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州博物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旅游便捷度显著提升
建成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环炳灵湖公路、太魏公路自驾游公路及沿线文化长廊,在州内主要交通干道、景点景区、游客集散地设立了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导览牌、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游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完成永靖县太魏路黄河文化长廊、临夏县耳子屲(wa)梁帐篷家、临夏市人民红园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12个项目。
景区景点提质升级
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景观质量评审报告已报至文旅部。刘家峡国际滑翔营地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3A级景区13家。八坊十三巷创建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入选十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新甘肃十大必去景区,和政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纳沟村、布楞沟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等6个景区民宿和州彩陶馆等5个文博场馆成功入选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咀头村、折桥镇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折桥湾、松鸣岩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唐蕃云舍、枣社一号被评为国家甲级、丙级民宿,唐蕃云舍荣获2022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首选”称号。
文旅品牌越发响亮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生态旅游、节会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采摘旅游、自驾旅游、养生旅游、民俗旅游等多业态旅游,极大地提升了“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2023年元旦假日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2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37万元;春节假日全州接待游客9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2亿元。第一季度,全州旅游接待人数达39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亿元,文旅产业第一季度“开门红”已经实现。
为进一步叫响“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化旅游品牌,掀起新一轮的临夏州旅游热潮,临夏州设计发布了古动物化石遗址游、黄河文化研学游、太子莲花生态游、民俗风情体验游、河州文化研学游、传承红色文化游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即将举办“花儿临夏·在河之州”临夏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中国花儿大会、品牌体育赛事,临夏市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中国·和政古动物化石保护利用国际研讨会、永靖县郁金香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一大批精彩纷呈的节会活动。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