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石坊镇:“123456”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2-12-06 16:15:32     来源:法治甘肃网

石坊镇:“123456”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今年以来,文县石坊镇坚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原则,在原有的成果和基础经验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推出了综治“一个中心、两网融合、三个关键、四亲模式、五项制度、六支队伍”的“123456”工作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健全“一个中心”

扎实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完善职责职能、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内容,打造“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综合服务体系。建成了集信访接待、矛盾联调、法律援助、网格化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村级综治中心。目前,东峪口、邓草坝等村村级综治中心示范点已经建成使用。

推动“两网融合”

依托党建网格,健全综治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两类网格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组建镇级总网格1个、村级网格14个,配备镇级网格员1名、村级网格员14名,全镇划分小组网格82个,配备小组网格员82名。同步推行“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机制,以10至12户为基本单元,组建“十户联防”微网格337个,形成了镇、村、组、户四级网格管理新格局。

狠抓“三个环节”

抓牢“提前防、中间调、后期访”环节,确保矛盾纠纷精准排查化解。“提前防”,即紧盯重点区域,筑牢源头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中间调”,即加大镇、村两级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力度;“后期访”,即建立“一事一访”跟踪回访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开启“四亲形式”

开启“亲人、亲民、亲情、亲自”四种模式,像亲人一样,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解决群众疑问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村务公开;在解决群众生活困难时,有亲情、有关爱;在化解重大纠纷时,镇党政领导亲自参与、包案化解等。

落实“五项制度”

落实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制度,坚持周排查、月上报、季汇报,确保早发现、早稳控、早化解。实行分级化解制度,先由村级人民调委会组织化解,无果后再由镇人民调委会化解,再无果后由镇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调解。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采取领导包案的形式进行化解,即定领导、定时间、定责任和制定化解方案。落实督办督查制度,定期研究讨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检查化解力度。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工作力量,严格24小时值班值守,科学处理和化解突发事件。

成立“六支队伍”

镇域内推行“六队一卡”模式。即:建好村干部队伍、便民服务队伍、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队伍、群防群治队伍、自娱自乐队伍、法律宣传队伍等“六支队伍”。把各支队伍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制成一张卡片发到群众手中方便联系。

“我们将持续推动治理模式落实,全力以赴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有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石坊镇党委书记杨怀茗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