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治经” 巧化“怨忧愁”
——礼县石桥镇为乡风文明华丽蜕变注入强劲动力
近期,礼县石桥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会战”攻坚行动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领航,横向联动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纵向集结党员干部、政协委员、乡贤智士、和睦婆媳,各村掀起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抓手的基层社会治理热潮,凝心聚力构建“法治、和谐、稳定、平安”的社会治理环境,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治”为本 有力可发
石桥镇坚持“党建+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党支部+党员+群众”的治理框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联系群众优势,通过设置“1+N”(1名党员+N户农户)网格化管理,让党员作为网格区域治理的带头人,让群众作为网格区域治理的参与者,党支部立足群众现实需求,组织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激发激活群众自治能力,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
石桥镇周家村刘某与王某两家因地界问题争吵不休,负责该网格区域的党员得知后,立即出面调处化解,通过教育引导、劝解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又成了昔日的好地邻。
“法治”为先 有章可循
石桥镇通过开设法律专题讲座、分发宣传教育手册、悬挂横幅标语画报等“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强力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法治建设你我参与、和谐石桥大家受益”……这样的宣传标语,在石桥镇随处可见。
石桥派出所动员组织志愿民警化身“法律顾问”,让法律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心窝,切实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石桥镇刘庄村村民王某于2020年在某建筑工地务工一年,结果工资一直被拖欠,王某久久苦寻未果,石桥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通过法律手段,帮助王某追回了工资。
“德治”为要 有样可学
石桥镇以提升乡风文明、构筑精神家园、有效化解纠纷为目标导向,通过深挖历史渊源、弘扬传统美德、颂赞优良家风,集民智、聚民力、凝民心,化解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忧心事。积极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心推选“道德标兵”“和睦婆媳”“友好乡邻”;用好用活村规民约这一法宝,引导群众比友善、比孝顺、比诚信、比谦和;组织党员干部、退役军人、乡贤智士、和睦婆媳等多股力量,为乡风文明建设添砖增瓦。
石桥镇田坪村七旬老人赵某寡居,三个儿媳平时很少履尽赡养义务,最近老人身体抱恙,经过村干部的批评教育以及同村“好媳妇”的示范带动,最终老人在大儿子家颐养天年,二儿子和小儿子也开始履尽赡养义务。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老人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身体也有了好转。
石桥镇抢抓全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会战”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利机遇,坚持党建领航、强化组织引领、强化示范带动、强化舆论宣传、强化治理手段,念好“自治、法治、德治”社会治理“三治经”,为乡风文明华丽蜕变注入强劲动力,攒指成拳打造“乡风文明”品牌,戮力同心谱写“治理有效”篇章。(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梁娣娃)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