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 (通讯员 刘治学 王晓勇)“没想到困扰多年的灌溉难题,大伙儿坐在一起商量就解决了!” 近日,宕昌县沙湾镇寺下村村民看着清澈的渠水流进田间,难掩喜悦之情。这是该镇推行 “党建 + 乡贤” 治理模式,破解群众 “急难愁盼” 的生动缩影。
以争创基层治理标杆 “五大专项行动” 为契机,沙湾镇将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 “红色引擎”,创新构建 “政府引导、村社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 的多元共治体系,通过乡贤能人协会议事会搭建沟通桥梁,让治理力量沉到一线。
党建引领聚合力,实事办出加速度。上堠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时,面临土地占用纠纷难题。村两委搭台请乡贤 “出山”,凭借其 “人熟、地熟、事熟” 的优势,从情理与发展视角动员群众,30 多户村民自愿将 18 亩土地捐赠集体。镇党委趁热打铁争取项目,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红白理事场所和文化广场,彻底解决村民办事无场地、活动无去处的困扰。
议事平台汇民智,治理精准接地气。依托陇南民事直说 “1234” 工作法,沙湾镇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院坝会等渠道收集民生诉求,大树下、广场边随处可见议事场景。尹家村发现河道被建筑垃圾挤占后,乡贤牵头召开议事会,讲清环保利害,不仅清理 30 余车废渣,更建起长效管护机制;鹿川村则通过乡贤议事会,拆除 2 座影响村容的旧厕所,化解了群众积怨。
乡贤调解有温度,和谐底色更鲜明。针对宅基地、土地界限等常见纠纷,沙湾镇推行 “网格发现、乡贤赋能、联动调解” 模式,用乡情亲情化解矛盾。乡贤们摆事实、讲道理,将多起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践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的新时代 “枫桥经验”。
据悉,沙湾镇下一步将持续扩容乡贤队伍,吸纳民俗 “头人”、民营经济人士等力量,健全议事机制,让 “党建 + 乡贤” 模式成为基层治理的 “金钥匙”,绘就和谐善治新图景。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