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文县将主动创稳工作与综合治理深度融合,充分整合现有的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等资源,打造一体化的诉调对接平台,在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文县综治中心联合县法院积极拓展线上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工作便捷性和效率,让案件办理驶入“快车道 ”。
“速裁+调解” 让司法为民更快一步
马某和田某系朋友关系,2019年,田某以资金短缺为由向马某借款,马某通过微信转账形式借给田某11000元。还款期限届满后,田某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马某无奈通过网上立案将田某告上法庭。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该案诉讼标的额相对较小,案情清晰且双方对借款金额并无异议,遂决定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理。因原告马某现居住在外省,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承办法官和调解员组织双方线上调解。经分析争议焦点,耐心细致疏导劝解,最终双方达成分期支付调解协议。
诉前调解挺在前 上门服务化纠纷
2023年年初,薛某某因种植业生产经营周转向某银行申请惠农e贷,双方签订网络版借款合同。首笔贷款到期后,某银行多次电话催收,薛某某以正在筹集资金为由不履行还款义务,导致贷款本息无法收回。
2024年4月,某银行向文县法院提出调解申请,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意见后,诉讼服务中心将案件分流至综治中心进行调解,随后县综治中心会同诉讼服务中心委派特邀调解员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
特邀调解员通过电话了解到被告行动不便,初步确认了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意向后,特邀调解员将该情况反馈至诉讼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秉着司法为民、方便群众的原则,两中心组织原告、特邀调解员来到被告家门口开展调解。调解开始前,调解员向当事人讲述了诉前调解的程序及优势,调解成功后双方申请出具的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及强制执行力。调解过程中,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共同耐心地释法说理,积极引导被告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并协调双方当事人作出适当让步,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案件圆满化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