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法治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发布时间:2023-10-24 15:12:51     来源:法治甘肃网

厚植法治土壤 护航美丽乡村

——陇南法治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近年来,陇南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全市法治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全力推进社会普法

  深入村(社区)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68场次,发放“法律八进”系列宣传册8万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受众面和知晓率.

  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宣讲,积极利用“陇南司法”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法治宣传”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新媒体普法。

  坚持德育和法治教育并举,助力乡村法治文化振兴,制作墙体普法漫画、设立法治宣传栏、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建设法治文化“一条街”,为美丽乡村增添浓厚法治氛围。

深化基层法治创建

  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着力深化基层法治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乡村“良法善治”新模式,引导各行政村制定完善乡村“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监督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让党员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督促各村(社区)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协调各乡镇、村(社区)探索打造“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示范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健全矛盾化解机制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形成了以镇、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小组三级基础调解组织为主体,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

  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保障的“大调解”体系。充分发挥全市3217个行政村和52个社区调委会的作用,每年由各基层司法所积极组织村级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采取以案释法的方式就农村常见问题详细讲解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和办法,切实增强了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从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健全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强,努力建设普惠均等、便民高效、全域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了一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4个法律服务工作站,3217个村级法律服务工作点。全面整合职业律师、法援律师、公证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建立了全市各级法律服务队伍,成立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加强对“一网一热线一终端”宣传运用,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与运行12348甘肃法网、12348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服务智能终端,实现了群众网上学法、找法、法律咨询和网上援助公开,做到了法律服务“线上和线下”双抓双促。全面完成“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签约,199个乡镇的3217个行政村和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在看守所、法院、检察院设立律师值班室,进一步优化“诉调对接”工作,努力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深化法治示范创建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陇南市有11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16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47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强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示范带头人”培养工程,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专题培训83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5895人。各村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