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县黄陈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四字”工作法,通过主动下“访”、群众议“事”、高效快“调”、多措并“讲”,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主动下“访”
黄陈镇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形势,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下访制度,包村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包村包案制度,靠实村社干部网格员工作职责。健全镇、村人民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村调委会“第一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控制在源头。开展常态排摸,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各村调委会的职能优势,形成工作合力,重点关注易引发纠纷的不稳定因素,建立矛盾纠纷信息报送制度,切实将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群众议“事”
坚持将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相结合,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摸排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议题,搭建议事平台,凝聚群众共识,汇集群众智慧,通过民事直说方式,实现民事大家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黄陈镇某村民家的老槐树长出来的树枝延伸到了邻居的房顶上,危及邻居房屋安全。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该村通过群众说事会的方式,集思广益、耐心劝说,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很快将老槐树有偿砍除。
高效快“调”
在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黄陈镇坚持做到发现了解快、人员到位快、介入处理快,力争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线下+线上”方式相结合,建立村民微信交流群,开展网上服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对群众的诉求限时3个工作日内办结。某村两名村民在本村微信群中相互辱骂对方,接到报告后,镇调委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很快化解了矛盾纠纷,有效防止了事态扩大升级。
多措并“讲”
在矛盾纠纷调解现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宣讲,讲清法理依据和邻里团结的重要性,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无理不能取闹、有理也要依法理性反映诉求”正确导向,并通过集中宣传、视频号、公众号发布等形式,经常性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某村村民因土地纠纷多次发生争吵,黄陈镇主动联系该村法律顾问参与调解,多次向矛盾双方当事人讲清相关法律法规,促使双方各自退让,接受调解意见。(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李丰)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