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释放强大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3-09-22 17:36:3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多元共治释放强大治理效能

——成县鸡峰镇“十个一”工作法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成县鸡峰镇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镇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推行“十个一”工作法,打造多元共治体系,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释放强大治理效能,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一张网络统管。构建“1+28+151+408”(一个镇级总网格、28个村级网格、151个社级网格、408名“十户联防”网格员)网格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在政策宣传、感知预警、为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撑起一张网,绣好每一针,织密每根线,形成“人在网中行、力在网中聚、难在网中解、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社会治理格局。

用一支队伍服务。以开展“五抓五促提动能”(抓选人用人促提升、抓教育培训促成长、抓活动开展促服务、抓警示教育促自律、抓考核奖惩促担当)行动为抓手,从选配、培训、服务、监督、考核五个方面用功用力,全面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用一张清单定责。按照精简实用、便民惠民的原则,制定《鸡峰镇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清单》,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细化为清单,明晰职责边界、优化办事流程、健全评价机制,形成规范化、精细化、具象化的制度办法,有效促进村级组织高效规范运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用一场宣讲教化。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干部多的优势,在全镇开设“法润鸡峰·普法惠民”法治大讲堂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道德大讲堂。每月各开展一场宣讲,提升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意识;以德育的催化剂功效,美化心灵,教化群众,净化村风民风,增强乡村治理软实力。

用一个箩筐集事。充分运用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将“闲聊群”变成“说事群”,“懒人滩”变成“说事点”,线上线下相结合,设立德育堂,发放连心卡,张贴说事码、便民之声群,来事接事、理事定事、议事说事、访事查事、论事档事,找到了推进乡村治理的“最优解”。

用一份温情感化。坚持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把群众信访诉求依法依规、用心用情加以解决,在沟通中与群众建立信任,找准“心结锁”,配对“开心钥”,让群众吃上“定心丸”,真正把群众的“烦心事”解决好,用“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用一把尺子衡量。结合辖区土地纠纷较多的问题,坚持有理有“距”,一把尺子量到底,让矛盾纠纷有“尺”可量、有“距”可争。长达8年之久的树林村王喜春邻里地界纠纷的成功化解,就是有“尺”可量的典型事例。同时,对所有群众在政策享受上一律平等,一把尺子丈量,该享受什么应享尽享,不该享受绝不享受。

用一个拳头震慑。聚焦群众对平安品质的更高期待,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以最硬的拳头持续打击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突出违法犯罪,集中打击缠访闹访、寻衅滋事等现行发案,从重从严从快打击查处酒驾、无牌无证、超员超速、非法营运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切实提升打击震慑力度,力求取得打击一个、警示一片的法律效果。

用一批典型引领。榜样是催人奋进的灯塔。结合庆“七一”活动,在全镇选树并表彰88名“身边的好榜样”,并在全镇微信公众号开设《身边好榜样》宣传专栏,提炼总结他们的感人事迹,在群众中广为传颂,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引领带动乡风村风民风整体好转。

用一种精神激励。提炼总结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鸡峰精神”。即扎根大山、苦干实干的坚守精神;务实坚韧、发展为任的担当精神;赤诚无私、不计小我的奉献精神;不畏风雨、勇敢攀登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仰望蓝天的创新精神。(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李丰)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