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我拿着手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小程序上把这件事说了出来,当时我想着,估计说了也白说,没想到干部这么上心,还真就给解决了,我的心病总算去除了。”杨某某乐呵呵地说。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清代宰相张英家人因土地纠纷向他求助,张英复信时所写的两句诗,历来为世人推崇。近日,徽县银杏树镇高坪村运用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巧借“六尺巷”典故,成功化解了一起邻里纠纷。
高坪村党支部书记钱小妹在“徽县民情民事码上说”小程序上收到这样一条留言——“我是高坪村高二社村民杨某某,邻居高某某占了我进院的路口三十公分,因为今年建房铲车进院有点困难,我请他让出三十公分,不影响出行就行了,但他不肯,请帮助解决一下。”看到留言后,高坪村民事直说委员会迅速反应,由村委会主任高永成、社长卢和平领办处理。
通过询问当事人,领办干部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杨高两家的宅基地原本是界限清晰的,但最初办理的宅基地确权证上的参照房屋早已拆除,新的确权证暂时没有办理下来,导致两家路口的地方有了争议。现在杨某某打算建房,运料铲车进院有了困难,他希望邻居高某某能让出路口的三十公分地方,他本人也与高某某两次协商,但无果而终,双方争执不下,各说各有理。
为了不让两家矛盾激化,民事直说委员会干部现场进行了调解,因双方是多年的老邻居,村干部巧借“六尺巷”的典故,耐心劝双方各让一步,并拿出解决方案:以高某某通户路为中点,双方各自向后退1米,中间地方作为双方共有的宅基地。通过耐心细致地调解,双方最终一致同意解决方案,握手言和,并在村上群众说事室,由村干部见证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双方均主动表示不会再因此事产生矛盾纠纷,今后会相互礼让,和睦相处。
据悉,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全面推行以来,高坪村党支部积极行动,成立由党员、群众、乡贤、村社干部等组成的民事直说委员会,拟订议事规则。在线下,设立“群众说事室”,打造“村民说事亭”,依托“固定说事日”让大家面对面交流、零距离议事,并结合党员“四主动、五到户”,坚持上门说事。在线上,积极推广“徽县民情民事码上说”小程序,创建高坪村民事直说微信群,全方位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让更多村民话有处说、理有处讲、怨有处诉,通过现场直办、干部领办、镇村联办、跟踪督办四种方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