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罗镇:“人大代表之家”架起民意连心桥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今年的金银花已经采摘结束,近期我和村民聊天时得知,大家都希望镇上能举办一次金银花修剪培训,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给大家修剪示范……”9月14日上午,在通渭县榜罗镇“人大代表之家”的会议室里,通渭县人大代表、榜罗镇金银花产业链代表小组组长卢彦龙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群众意见,镇人大副主席闫小刚认真记录。当天,榜罗镇人大主席团每月一次的例会正在举行。
9月14日,榜罗镇人大主席团举行每月一次的例会。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摄
卢彦龙话音刚落,通渭县人大代表、双峰村党支部书记崔巍又说起玉米种植的事:“下个月马铃薯丰收后,明年要倒茬,村民都建议种植玉米,希望政府的帮扶政策也能及时到位。”
“代表说得很实际,都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人大主席团会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争取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好。”闫小刚指着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说道。
今年,榜罗镇以双峰村为中心,带动周边村庄建设了1.5万亩高标准农田。但成片的好土地到底该种些啥?榜罗镇工作人员在考察中了解到,当地村民有种植黄芪、黄芩的传统和经验,如果把高标准农田建成万亩药材基地,会对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村民一听说要种植中药材,意见比较大,很多人还明确反对。”崔巍为了搞清楚村民“不同意”的原因,经常到田间地头听取村民意见。
“高标准农田是通过机械改造的,刚改造好的土地肥力不足,种植中药材可能长势不好,产量低,到时候也卖不上好价钱。”双峰村村民王万里向崔巍道出了担忧,这也是很多村民不愿种植中药材的原因。
今年5月,群众在苹果产业链代表小组组长毛栋生家里反映诉求。(资料图)
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后,崔巍又专门咨询了农技专家,最后通过镇人大主席团将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映,最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万亩标准农田改种成马铃薯。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榜罗镇党委、政府又给村民提供种子和农资,全程邀请人大代表监督发放,帮助村民发展黑膜马铃薯。目前,这1.5万亩马铃薯长势喜人,丰收在即。
记者了解到,榜罗镇依托“人大代表工作室”和“人大代表之家”,组建了草畜、金银花、中药材、马铃薯和苹果5个产业链代表小组。平时,组长和组员以及群众经常聚在一起,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了方便群众,很多时候就在代表家的堂屋里进行。
“这样不仅解决了群众诉求问题,还拉近了人大代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榜罗镇人大主席刘书盛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