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四大平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孙涛通讯员李旺雄
为进一步促进全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今年以来,通渭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经济常态下的服务载体和机制,搭建“四个平台”,帮助民营企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搭建联络服务平台
发挥工商联作为县委、县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建立企业季座谈会、微信群联络和信息直报等三项制度,及时收集民营企业反映的意见建议,以统战参阅件形式直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阅,随时了解掌握企业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今年以来,工商联组织会员企业开展“追赶有我”主题活动2次,季座谈会2次,通过参阅件反映企业发展情况4期,走访企业27家,努力把工商联打造成“民营经济人士之家”。
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
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组织县直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对接,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座谈会,搭建“政银企”三方沟通对话平台,让县委、县政府面对面了解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听取意见建议,现场协调县直有关部门、县内各银行落实惠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抒困解难。2022年,县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农业、工业、文化和商贸流通、建筑和房地产等领域政银企座谈会4场次,现场企业提出的63个困难问题全部分解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职能部门承办。目前,已解决24个,正在解决39个。
搭建以商招商平台
发挥工商联广泛联系各类商会组织的优势,制定《通渭县工商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实施方案》。立足全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和“十四五”规划,围绕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等特色产业,积极对接山东青岛、胶州等地,组建招商分队“走出去”,积极把企业“请进来”,现正在对接3家,努力把清单变成意向,把意向变成协议,全力打造以商招商平台,促进更多的项目落户通渭。
搭建通商回归平台
发挥工商联密切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优势,常态化联系通渭籍在外企业家143名,同时更新完善了通渭籍在外“名人”“名企”“名牌”等三个信息库。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利用互联网打造“不见面”招商新模式,分别与陕西、上海两地通渭籍在外企业家开展网上洽谈、线上联谊招商推介活动2期。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