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禾驮镇哈地哈村走出乡村善治之路

发布时间:2022-06-14 15:43:05     来源:法治甘肃网

“五治融合”绘就乡村和谐画卷

——岷县禾驮镇哈地哈村走出乡村善治之路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张爱涛

      近年来,岷县禾驮镇哈地哈村聚焦群众需求,积极探索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政治引领

夯实治理基础

      哈地哈村党支部以持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党员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政治自觉。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从优秀(返乡)农民工中选拔培养村级干部、后备干部、积极分子。依托党员志愿岗、便民服务站推动党员干部基层治理在一线、为民服务在一线、党性锤炼在一线,促进党员干部对口联系服务群众。

自治强基

激发治理动力

      村上整合各类资源,在现有群防队伍基础上,充分运用协商议事会、党员评议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加快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工作局面。

(wAQEY,配图)“五治融合”绘就乡村(14075096)-20220614155022

       哈地哈村召开协商议事会,商议推进相关工作(2022年4月13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摄

       哈地哈村沿316国道而建,为切实保障老人、儿童的出行安全,村上通过协商议事会的方式,征求村“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成员、离退休干部、老教师等人员意见建议,并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了修建健康步道的一致意见。

法治保障

提升治理水平

       村上聚焦日常琐事,充分发挥村级矛盾纠纷化解小组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利用村上的乡贤、离退休干部、老教师第一时间把群众的矛盾纠纷问题摸清、摸准、摸透。加大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力度,实现村民心声有人倾听,怨气有人化解、纠纷有人调解。

       今年2月,有群众反映村民杨某养羊数量较多,给其生活环境造成污染。村上调解无果,后经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上门调解,帮助杨某在村外租赁一块空地,让其用于圈养,化解了邻里纠纷,也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

德治教化

激活治理活力

       村上充分发挥村民公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修建“德孝”广场,制作道德文化墙,依托政协向基层延伸“议事协商会”等议事组织,常态化长效化整治不良习俗,重点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同时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引领农村社会风尚。邀请县级道德模范开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主题的道德讲堂,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智治支撑

提高治理效能

       丰富工作载体,把“智慧化、智能化、智力化”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目标,整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访室、警务室、协商议事室等资源,充分利用“甘肃党建”APP中的“心愿树”“爱心榜”“随手拍”等模块,让群众在手机上就能及时、便捷地查询政策、反映诉求。大力推送“岷县小微权力指挥监督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办事流程、掌握惠民政策、享受便民服务。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