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四新”并举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发布时间:2022-05-31 18:09:24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陇西县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以“361”党建服务品牌为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长效机制,深化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推进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创新机制

搭建矛盾纠纷调处新平台

紧盯“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目标要求,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运行机制,按照“1+4+8+N”集约化运行体系,以县综治中心为平台,统筹信访、公共法律服务、公证、劳动监察4个职能部门入驻集中办公,设立诉调对接、司法鉴定等8个服务窗口,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的协调治理责任,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形成党委政法委统筹总揽、综治中心协调、信访牵头、部门联动的一体化运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真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

(wAqEY,配图)陇西_ “四新”并举(13593574)-20220531181512

       3月31日,网格员入户走访,化解矛盾纠纷。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何强 摄

同时,通过优化服务功能,在县综治中心设置政协协商议事室,吸纳热衷于公益事业、善做群众工作的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群众事项办理等工作,扩大县综治中心事项受理范围,最大限度服务群众。今年以来,全县各级综治中心接待调处矛盾纠纷630余起,县综治中心接待受理26批35人次,现场调处率100%,后期督办按期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99.2%。

多元调处

探索化解矛盾纠纷新途径

依托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力量作用,创新推动“841”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落实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专业性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第三方调解、个性化品牌化调解、诉前司法确认“八调联动”体系,落细访调、警调、检调、诉调“四个对接”制度,落精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方位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全县组建1310名专兼结合调解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壮大调解员队伍,借助“两代表一委员”,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等群体平安建设“流动哨”、调解纠纷“和事佬”、收集社情民意“顺风耳”的得天独厚优势,邀请他们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努力构筑行政管理与社会群体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新格局。今年以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0件,调处成功630件,调处率达100%。

法治保障

开辟矛盾纠纷化解新渠道

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每天安排1名律师在县综治中心参与化解信访和矛盾纠纷。对群众提出的投诉请求,能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的,优先导入法律途径办理,努力用和谐的司法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律师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渠道,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提升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今年以来,律师参与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23件159人次,参与调解各类信访事项及矛盾纠纷26件,提供法律援助276件。

提升效能

构建“互联网+”新模式

充分利用“大数据”,推动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依托甘肃省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定西综治等平台,对县、乡、村三级的信访矛盾纠纷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梳理,提升对矛盾纠纷的预防、研判与化解能力。积极打造 “互联网+信访”的“阳光信访”新模式,切实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汇集社情民意的主渠道。通过健全网络、微信、微博等诉求反映和民意征集渠道,创新开通群众事项“码上反映”,群众难事“码上说”,贴心服务“码上办”等有效载体,引导群众更多地变“走访”为“网访”,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了工作整体效能,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通过甘肃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办理信访事项666件,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100%、89.9% 和 91.6%。(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孙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