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四好农村路”见证美丽乡村新蝶变

发布时间:2022-05-25 17:55:23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临洮:“四好农村路”见证美丽乡村新蝶变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龚利芳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临洮县着眼于“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以“书记党建项目”为抓手,以“红色聚力”为主线,结合“十县百路”示范路创建,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打造龙门镇梨园“生态旅游”、太石镇三益村“产业资源”、洮阳镇双联村“美丽村组”及卧龙村“平安村组”等特色示范路,让更具时代特色的乡村创富模式顺“路”延伸拓展,谱写了修路奔小康的新华章,见证了美丽乡村的新蝶变。

龙门镇 “生态旅游”致富路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

72339

       乡村公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王刚摄

临洮县龙门镇梨园围绕区域民俗文化、特色产业,打造季节性旅游特色与产业资源相协调的生态景观道路典范,形成农村公路+旅游+地方特色产业+经济效益相融合,并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整体发展格局。该地聚焦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季节性特色旅游与产业资源相协调的生态景观道路典范,实现路与路、路与景、景与景的无缝衔接,为当地特色产业及季节性旅游发展创造“畅、安、舒、美、优”的通行条件及服务水平,让当地梨果产业摇身“蝶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美丽乡村游也越来越红火。

三益村 “产业资源”振兴路

  走进太石镇三益村,南山郁郁葱葱林果成片,北山光伏板漫山林立,打工、种菜、搞养殖,集乡村度假、农业休闲、养生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新蓝图已初具规模。

  在三益村新建硬化道路、水泥路变黑柏油路改造,在道路两侧栽植核桃、山楂、金叶榆等行道树,并配套完善排水及安防设施,打造了农村公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相协调,支撑养殖、种植产业快速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安全、便捷、绿色的农村公路运输体系,形成了农村公路+产业服务+地貌观光+农副产品销售为链接的格局,为当地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及服务水平。

双联村“美丽村组”小康路

  近年来,临洮县依托“千村美丽”省级美丽乡村项目,全力打造洮阳镇双联村“狄道乡韵”美丽乡村,一个集文化旅游、民俗展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七彩双联”正在成为广大群众一日游的最佳去处。

72357

        生态旅游。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王刚摄

  为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临洮县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旅游新需求,新修油化道路,在连通“主动脉”的同时,织密“血管”,畅通“微循环”,设立驿站、配套餐饮、休息、停车区、广场等,高标准设置花坛绿化、文化墙面等景观工程,一条主体工程优质、路网衔接有效、附属设施完善、管养机制健全、绿化美化精致、主题特色鲜明、带动效益明显的农村公路示范路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卧龙村 “平安村组”放心路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临洮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洮阳镇卧龙村探索创新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平安乡村协同发展,通过养护维修,完善更新排水及安防设施,使行人行车出行安全、畅通、便捷,融合生态、舒适、绿色、和谐、文化、温馨的人文感受,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能力,让百姓回家的路更便捷、更通畅、更美丽。

  围绕示范村项目建设,设公路驿站、生态停车场、“云龙浮雕”石阶、景观人工湖护栏及彩色人行步道。同时,按照 “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的要求,设置村级物流配送网点1处,依托农村公路推行货运资源集中及共同配送,实现物流服务全覆盖。

  从坎坷泥泞的“泥水路”到平坦开阔的水泥路,从沟壑纵横的羊肠小道到畅安舒美的硬化路,从通村主干道到偏远村组,一条条农村硬化路绵延纵深于田间巷陌,一条条山乡之路畅连起发展致富路,四通八达的硬化路托起了百姓的致富梦、小康梦。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