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治理的“前沿战斗堡垒”
——临洮县探索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做法新经验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王刚
今年以来,临洮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贯彻落实“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树牢“主动排雷”防范意识和“不推不绕”责任意识,着眼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打造社会治理的“前沿战斗堡垒”。
志愿者为群众讲解民法典。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矛盾纠纷“主动排雷”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五级九天”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靠实综治中心、乡镇、村(社区)、社(组)责任,依托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提升以综治中心为龙头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完善诉调、警调对接机制,细化“一诉讼两推送”“一警情三推送”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社会治理方式,努力将基层党建、民政应急、治安户长、群防群治队伍、乡贤能人等力量充实到网格,打造“一格多元、一员多能、一岗多能”模式。全县共划分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335个,三级网格2593个,配备各级网格员2798人。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命案预警防控、信访信息等平台,严把信息采集录入关口,切实增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创新机制模式 精准化解矛盾纠纷
围绕实现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探索形成了一批适合当地的新做法、新经验。如,洮阳镇建立“多网融合、一网统筹”模式,让网格员真正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八里铺镇推行政策理论“日宣传”、矛盾纠纷“日报告”、领导干部“日接访”、交通安全“日劝导”四项制度,共促社会治理能力提档升级;漫洼乡“五治融合”促进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新添镇发挥“党建+”功能,着力构建乡村治理的“四梁八柱”;龙门镇发挥网格员“六员”职责,打好社会治理“组合拳”;康家集乡、连儿湾乡等通过村民大会、田间地头“板凳会”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教育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469件,成功调处1430件,调处成功率97.3%。
深化法治宣传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积极开展“菜单式送法进农村”活动,采用“共性宣传+菜单式宣传”模式,深入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全县323个行政村全部完成“菜单定制”。坚持把法律法规宣传与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有机结合起来,紧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持续营造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普法宣传590场次,“法律明白人”、法治讲座培训163期,开展法律援助358件,办理公证691件。巡回宣讲组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6场,发放宣传册5000余份、面对面咨询79人次。
提升治理效能 有效管控风险隐患
结合“转变作风、追赶进位”工程和“三大仗”“五清行动”“雷霆护航”等社会治安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全面加强道路交通、消防管理、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摸整治各类治安乱点24个,发现安全隐患149条,已督促整改120条,正在整改29条。建立健全“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全时段、多点位、网格化治安巡逻机制,组织开展反恐宣传和防暴演练活动12次,最大限度防止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