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阳光好少年
——定西教育局推进“123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燕国维
连日来,定西市教育局在全市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1235”教育模式,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全市师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能力。
“实施1235心理健康育人模式,旨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定西市教育局局长李安花说,“心理健康“1235”教育模式,主要是指一个核心、两个抓手、三个成长点和五大举措。”
一个核心就是以“阳光心态幸福教育”为核心理念,着力培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阳光好少年。通过专业个性辅导和特色团体辅导这“两个抓手”,让城区学校每周一至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在心理咨询室接待学生个别咨询,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做好访谈记录。严格遵守心理咨询保密原则,对心理咨询完整记录并及时归档,有相应的分析、对策和辅导效果评价,做到一师一策,一生一策。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做到识别和转介。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及班主任的反映情况,找出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每个年级针对突出问题成立团体小组,进行团体辅导,有危机干预、心态调整、考试减压、信心提升、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等帮助他们解除心理恐慌压力。
5月7日,定西市教育局在临洮县椒山中学举办教育系统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范振华 摄
三个成长点,就是促进教师团队专业成长,寻求学生群体提升空间,提供家长群体参与渠道。全面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室建设应用,依托心理教育学会等专业机构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培训,选派心理健康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通过储备优秀的心理健康师资,深入推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沙盘指导、高级家庭教育。全面推动心理健康课程走进德育课堂、美育课堂、劳动教育课堂。开通与家庭同步开展心理健康的渠道。每学期通过家长学校活动、家访“四类儿童”、召开不同家庭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积极心理教育的方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五大举措是通过德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团体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特色班级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功能室设备作用的发挥与个性化辅导的有机结合,全员管理育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走深走实。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举是定西市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另外,定西市教育局还邀请甘肃省应用心理协会专家,以“拥抱阳光,少年无疆”为主题,在临洮县椒山中学、岷县西城区小学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觉下的生命健康科普讲座,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拥有阳光心态,畅享美好人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