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临洮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整合资源,高质量、全覆盖、立体式、多载体开展宣传宣讲活动,让全会精神带泥土、接地气、冒热气,“飞入寻常百姓家”。
“花儿”唱全会
“园子里开的白牡丹,党中央把人民心中牵,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开完,总书记的讲话真‘干散’,第二个百年目标宏图展……”时而委婉、时而高亢、时而悠长的洮岷花儿成为寒冬腊月飘扬在陇中小村庄最火热的音符,唱出了大伙儿心窝里烫滚的希望。这是近日在临洮县衙下集镇上潘家村开展的一场“花儿”宣讲全会精神活动现场,临洮县民协副主席潘喜妹为乡亲们动情地演唱。
在临洮县南部乡镇,当地群众有逛节会、唱“花儿”的习俗。每到农闲时节,群众便聚在百姓大舞台前,趁着冬日的阳光,聆听动听的“花儿”。临洮县“花儿”传承人潘喜妹将全会精神编成唱词,配上“花儿”简洁动听的韵律,利用“花儿”独特的唱腔将全会精神内涵通俗地展现,让全会精神有听头、有看头,加深了群众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为让不同知识层次的群众都能够理解全会精神,扩大学习全会精神的广泛性,临洮县组建宣讲团演唱“花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入群众家里,来到群众身边,用贴近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普及方针政策,坚定发展信心,建设美丽乡村。
“秦腔”吼全会
“各位父老乡亲听我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谋新篇,《决议》七部分两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实现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两个确立’推进新时代大发展,‘十个明确’展眼前……”暖阳照耀下,演员王佳、王亚东以秦腔和快板的形式为城区群众宣传全会精神。
由临洮县洮苑演艺公司组成的宣传小分队来到县城南校广场,经过驾轻就熟的准备,一个“简易版”的“温暖小剧场”便就地搭起。打一首快板,来一段秦腔,把全会精神核心要义唱给社区居民听。
南校广场是平日里群众休闲娱乐最热闹的地方,在全会精神宣讲中,考虑到广场老人较多的实际,临洮县将文化慰问与宣讲全会精神相结合,将“广场”变为“舞台”,在给老人们送温暖、送欢乐、送关怀的同时,还送去全会声音。一段秦腔、一首快板、一次宣讲……这样的极简配置,却让全会精神声声入耳。
“大喇叭”喊全会
近期,临洮县洮阳镇木厂村党支部书记张燕君经常通过“大喇叭”的形式向全村宣传全会精神。
宣传党的“好声音”,群众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是关键。临洮县各乡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向党员群众宣传解读全会精神,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乡音传递全会精神,使全会“好声音”响彻基层。
在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骨干集中讲、线上线下同步讲、乡村“大喇叭”公开讲、文化能人艺术讲等宣讲方式的基础上,临洮县创新开展小型化、分众化、特色化、多样化、精准化宣讲,变“开大会”为“演小戏”,变“大场面”为“小情景”,采用群众喜欢看、喜欢听、能理解、能记牢的方式,推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走深走实。
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学习全会精神200余场次,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联系单位、联系乡镇宣讲42场次,县委宣讲组赴基层宣讲152场次,受众10000余人次。结合“百名干部进百村”活动,组织961名干部、1100余名新时代文明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板凳会议”“庭院宣讲”1000余场次,受众20000余人次。(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孙涛通讯员王亚海杨永福)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