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河镇团结村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深入学习“枫桥”经验,在“三室相融、三治互通”狠下功夫,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精准发力,在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上抓实抓细,努力构建现代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奋力开创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党建为引领 凝聚工作合力
团结村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协商议事室、矛盾纠纷调处室、人民调解室资源优势,做到三室合一。发挥支部、党员、驻村干部、帮扶工作队力量,组建了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的新时代平安志愿服务队,紧密结合党建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工作,开展民情走访、民心沟通、排矛化纠、关爱服务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协商议事8件,救助困难群众52人次,一对一帮助困难老人15人,法律援助2人次,拓展长廊1公里,开展家风家训教育128人次。
以阵地为中心 强化综合服务
积极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提升“民事直通车”。在组建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直接参与,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达到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积极邀请社会贤达人士、法律明白人、司法工作人员参与基层治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诉求服务等,强化“法治”保障。依托家风家训馆、农耕文化园、综治文化长廊,大力宣传法治道德,营造平安建设浓厚氛围,发挥“德治”功效。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真正把村综治中心打造成党员联动的“指挥所”,服务群众的“主窗口”,化解矛盾的“主阵地”,诉求表达的“主渠道”。今年以来共组织4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办理群众急需事项4件,调解民事纠纷6起。
以网格为基础 完善工作机制
团结村按照“支部牵头、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构筑“包片领导+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网格长+网格员”的四级网格组织体系。通过党员群众推荐,村“两委”筛选,党支部审核的方式,在全村吸纳56名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村民组建成网格员队伍。通过建立落实划片、包社、包户责任制,在“定西综治”APP平台运转、常态化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和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赵国正)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