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幸福生活增色添彩——临洮县红旗乡立足文化振兴为民办实事

发布时间:2021-11-16 21:32:48     

别具特色的墙绘,错落有序的庭院,迎风招展的国旗,无不让人耳目一新。文化广场上,村民一边健身一边拉家常,一派祥和。初冬时节,走进临洮县红旗乡牟家村,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美景图徐徐展开……

如今的文化广场所在地,以前曾是个垃圾场。今年,牟家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号召村内乡贤能人出资回报家乡,村民投工投劳,将村内原有4处麦场硬化、绿化、美化,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日常活动的好去处。

临洮县红旗乡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因地制宜将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繁荣乡村文化,为百姓幸福生活增色添彩。

“推进乡村文化繁荣,要不断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红旗乡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举办了“不忘初心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汇演,干部群众齐参与,用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表达对党的恩情和祝福。重大节假日、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双百双千”文化惠民小分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农民文化节、民俗文化艺术节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每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等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也营造了文明、健康、欢乐的文化氛围。”红旗乡党委书记杜生会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牟家村农耕文化博物馆,摆放着各类有着乡土文化气息的民俗文化物品,有旧式自行车、缝纫机、旧时的生产工具等,这些老物件都是村民们无偿捐献的。77岁的村民牟正春,经常来到馆里,向年轻一代讲述过去的故事,在忆苦思甜中教育他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文旅融合”的钥匙,是解开乡村振兴“密码”。发展旅游产业,红旗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辖区苏木沟大峡谷是国内集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为一体,记录了百万年来地貌的变迁及地质的演化过程,是兰州以南徒步穿越、探险观光、野外露营、摄影绘画等户外运动的绝佳胜地。红旗乡将不断发挥资源优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持续释放乡村振兴中的“文旅力量”。

目前,红旗乡所辖11个村建成文化活动广场18个、文化宣传科普长廊8个、村史馆3个,红色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更是随处可见……(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王亚海 杨倩茹 李耀华)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