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绘就平安新“枫”景
——通渭县马营镇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关键事”。今年以来,通渭县马营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依托综治中心和一站式信息平台,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打造“零距离”调解网络
今年9月,锦屏村村民胡某与王某因宅基地围墙边界及相邻水路排水问题引发争执。村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镇综治中心。中心立即启动多元联动调解机制,联合司法所、法庭、派出所及村内威望较高的“乡贤”老李组成调解小组。经过耐心调解,双方握手言和,签订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
马营镇打造“零距离”调解网络,在镇综治中心设专属调解室,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36处“村级调处室”,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汇聚“乡镇调解员+法庭+法律顾问+‘五老人员’+网格员”多元力量,通过“专业人”联动“本地人”,让矛盾纠纷调解更接地气;明晰流程规范,严格按《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实行“统一登记、分类分流、限时办结”,确保纠纷“有人管、有人调、有结果”。
三维联动提升解纷效能
马营镇聚焦纠纷特点,创新构建“前端预防、中端调处、后端保障”三维联动模式,全面提升解纷效能。发挥36个网格作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排查矛盾,重点盯紧婚姻家庭、宅基地、劳务报酬等高频纠纷,对复杂纠纷纳入“长期跟踪名单”,构建每月回访机制,确保调解既“解事结”更“解心结”。
今年6月,华川村网格员在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时,发现村民徐某因孩子教育理念差异及家庭经济开支等问题与妻子频繁发生争吵,网格员立即将该情况上报。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前端干预机制,安排司法所专职调解员与村妇联干部一同上门走访。调解员分别与徐某夫妇谈心,倾听双方诉求,随后结合法律法规,从家庭责任、子女成长等角度进行疏导。经过3次上门调解,两人逐渐打开心结,达成共识。此后,网格员定期回访,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复。今年以来,已排查矛盾纠纷670起,成功化解663起。
精准普法提升法治意识
“咱农村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遇到矛盾纠纷,一定要友好协商,或者找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来主持公道。”10月11日,马营镇综治中心联合镇平安法治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所在东关村文化广场开展精准普法宣传。工作人员聚焦矛盾纠纷调解、反电信诈骗、消费维权、农资产品质量等领域,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
马营镇构建“线上+线下”双轨普法宣传模式,线上依托镇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短文、矛盾纠纷典型化解案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与和谐观念。线下组织网格员、村干部在走访入户中,结合村民关心的土地流转、婚姻家庭、邻里相处等常见问题,用通俗语言讲解法律条款与维权途径。今年以来,结合“法律九进”活动开展15场法治宣传,发放宣传手册1200余份,积极引导群众树立“调解优先”的理念。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