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临洮榜样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生态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苟彦荣
今年以来,临洮县以“全民参与‘十百千’良法善治实践典型培树行动”为载体,以典型代表示范、榜样力量引领,持续推动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构建“头雁领航、多元共治、法治浸润”的基层治理新生态,助力平安临洮法治临洮建设走深走实,让法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头雁领航激活力
“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学法明志、守正筑基,在学思践悟中校准人生航向。”8月30日,临洮县委书记张振亚走进临洮中学,为全校师生及家长作法治专题辅导报告。
今年以来,临洮县开展“全民参与‘十百千’良法善治实践典型培树行动”,围绕“百部法律纳谏立法”“百名领导宣誓尊法”“百场议事群众学法”“百名干部带头讲法”“百所学校精准普法”“百部法律以案释法”“百项职权严格执法”“百个案例公正司法”“百名典型模范守法”“百名群众自觉用法”十个方面,分别培树百个典型,汇集形成千个案例,以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平安临洮法治临洮建设走深走实。
临洮县四大班子领导以“法治头雁”身份,突破传统普法“台上讲、台下听”的刻板模式,将法治课堂转化为治理场景的“实践场”。临洮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深入乡村、校园,通过宪法诵读、民法典解读、案例剖析等形式,让法治从“书本上的条文”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头雁效应”激发了干部群众的法治参与热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已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截至目前,领导干部带头宣法普法608场,8万人次参与。
多元共治聚合力
今年3月,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刘某将生活和生产垃圾无端堆放至邻居王某家房屋后面,影响王某家的人居环境,又占用了王某家的耕地。王某多次找刘某协商未果后,请求村委会处理。
村委会调查核实后对此事进行调解,同时开展议事学法。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刘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和环境污染的规定,侵犯了王某的合法权益。通过议事学法,让村民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
临洮县创新开展“为良法作贡献、为善治树样板”基层群众议事工作,同时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融入基层群众议事全过程,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创新优化群众议事学法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专业化,激发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积极性。通过“百场议事群众学法”“百名典型模范守法”“百名群众自觉用法”等工程,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赋能乡村振兴,构建“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共治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累计征集议事议题5780件,开展议事5300场,参与群众达19.3万人次,不仅解决了2060件民生事、化解2780起矛盾纠纷,还修订完善340部村规民约、议定430项乡村发展事项,议事成效转化率超90%。
法治浸润筑根基
8月15日,临洮县司法局新添司法所与新添法庭联合开展“巡回审判进乡村”活动,在村委会广场设立临时法庭,对一起赡养纠纷案件现场审理,通过以案释法、现场调解、普法宣传等形式,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
今年以来,新添镇通过开展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等走近身边处理问题的方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5件,调解成功率达98%,逐步形成“巡回审判+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临洮县不断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普法阵地,让法治文化浸润人心,实现群众从“被动听法”到“主动用法”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以打造“党建+法治阵地建设”为抓手,建成宪法广场、廉洁文化公园、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等195个法治宣传阵地,融合了马家窑文化、法治楹联等元素的宪法广场已成为法治宣传新地标。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模式,拍摄情景演绎式普法剧《小临爱说法》、案例式普法剧《雅梅说法》、互动普法式短剧《我问你来答》等普法视频35期;推送手机普法短信息8万余条。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