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治理“平安基石”——通渭以综治中心实战化赋能主动创稳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1 09:46:57     来源:甘肃法治报

今年以来,通渭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抓实抓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三无”网格建设等工作,着力打造矛盾纠纷“集散地”、多元解纷“桥头堡”、社会治理“晴雨表”,着力筑牢基层治理“平安基石”,赋能主动创稳基层实践,让平安建设的底色更亮、群众获得感更足。

科学设置功能布局 提升实战运行水平

“谢谢你们的耐心调解,彻底解决了我们的之间的矛盾。”7月18日,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在通渭县综治中心“小王”说事室调解员王馥的耐心调解下圆满化解,当事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2025年2月,石某驾驶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与卢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轻便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受损,卢某受伤。2025年5月,卢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双方因赔偿发生矛盾,经综治中心组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并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

据了解,通渭县综治中心按照“1厅+N室”模式,实现“七中心”有机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各职能部门常驻服务大厅,协调人社、住建、妇联等行业调委会轮驻综治中心,协助开展工作。打造家事调解室、金融调解室、巾帼调解室、罐罐茶调解室、“小王”说事室、心理疏导室、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室)等10个功能室,全面建成集法律服务、纠纷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快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工作平台,汇聚各方力量,成为功能齐全的矛盾纠纷化解地,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

整合优化各方力量 起底化解矛盾纠纷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难题,太感谢你们了!”前不久,通渭县综治中心调解一起拖欠工资纠纷,当事人连声道谢。

2024年11月,杨某带领其雇佣的工人在某项目从事地砖铺装及粉刷工程,2025年4月完工后,双方约定2025年6月30日前结清剩余工人工资373653元。约定期满后,对方一直推诿未予支付。7月14日,经县综治中心组织调解员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为确保调解协议履行,依当事人申请,县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

通渭县综治中心建立群众诉求登记、受理、转办、办理等工作规范,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走上法治化轨道。大力推行网格员问诊“随手调”、村社区首诊“集中调”、乡镇综治中心复诊“联合调”、县综治中心会诊“专业调”、县级领导终诊“包案调”五级联调,多方位全量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大力推进“访调、诉调、警调”对接,“一警情三推送”“一诉讼两推送”等矛盾联调机制。各乡镇综治中心联合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形成联调工作合力,全力起底化解,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全县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245起,调处成功率91.7%。

优化网格高效服务 提高数据质量支撑

今年6月,平襄镇中城社区网格员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辖区部分单体楼存在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经社区“两委”、业主代表和相关部门共同商议,将辖区内单体楼全面移交相关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对相关区域进行全面清扫,对化粪池及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清理,受到群众称赞。

通渭县依托综治中心持续推进“全科网格”“三无网格”建设,划分网格399个,选配网格员731名,建成“三无网格”256个。充分发挥网格员“八员”职责,对网格内的人、地、物、组织等全覆盖走访、全过程管理,建立基层治理基础数据库,走访排查农户6万户,掌握社情民意1.89万条,安全隐患4263条,代办民事5417件。实施万名网格员能力提升活动,精准化开展业务培训10场400人。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依托平安甘肃、陇情e通等平台,全要素采集录入,扩大数据信息资源,为精准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平安甘肃平台推送有效数据5.8万条,陇情e通采集数据5.3万条。通过动态感知、海量汇聚、智能分析,发挥了大数据支撑基层治理的作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