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马晶 张晓昀) 6月的漫坝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蓝色防护围栏沿山脊线延展。“这道围栏要拦住污染隐患。” 现场督办的县政府分管领导说。投资40万元的整治工程,靶向破解违规养殖、放牧顽疾,成为打通生态治理 “堵点”“痛点” 的注脚。
会川镇金蛋蛋马铃薯公司内,淀粉加工汁水在黑膜发酵池 “蜕变”。“过去处理 1 吨汁水花80元,现在年产 3000 吨有机肥能赚20万。” 企业负责人说。这个125.5万元的项目,终结加工污染史,破解产业环保难题。
渭河岸线 79个入河排污口有 “身份证”,整改后接受 “回头看”。监测数据显示,漫坝河、峡口水库水质连续 6个月100%达标,国控断面峡口水质稳定在 Ⅱ 类。
石门水库溢洪道工程用 “分层开挖 + 即时绿化” 工艺,解决扬尘问题且提前完工。“过去算防洪账,现在算生态账。” 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14 项防洪工程配生态护岸,52公里堤防成绿色廊道,破解 “防洪与护绿” 矛盾。
莲峰镇监测站,工作人员轻点屏幕,15分钟收到 37个监测点数据。“以前靠经验,现在靠科技。”7619万元的监测系统,精准管控 13.06公里河道隐患点。
渭源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让渭河源头清水成为生态答卷注脚,为黄河流域治理提供源头样本。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