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初秋时节,走进漳县盐井镇杜家庄村,宽敞整洁的村社巷道、内容丰富的文化景观墙、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幅和美乡村画卷跃入眼帘。
今年以来,杜家庄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立足村情、结合实际,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从小处着手,在细处用力,以“小切口”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德治教化
有效激活内生动力
“我的儿媳妇细心、很贴心,平日里照顾我们、管教孩子、团结邻里,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婆婆性格温和、待人和善,对我就像对亲闺女一样。”
这是近日杜家庄村“婆媳互夸会”的一个场景。通过媳妇为婆婆梳一次头、和婆婆拥抱一次、给婆婆送一个礼物、和婆婆互夸一次,让婆婆媳妇们深刻感受来自对方的爱和关心,让婆媳关系更加融洽,家庭更加和睦。
杜家庄村突出德治教化在基层治理中成风化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和村社治理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厚植村社治理思想根基。强化道德支撑和道德引领,实施精神文明“八个一”(“一创一评”:文明村创建、文明户创评,“一规一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一堂一队”: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一场一榜”:文化广场、红黑榜)示范工程建设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守公序、遵良俗,扬新风、革陋习。目前,已建成平安示范广场1处、评选各类示范户43户,成立了理论宣讲、乡风文明、扶贫济困、巾帼引领等4支40人的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文明诚信”的新风尚。
精准普法
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现在的诈骗套路越来越多,陌生来电不要轻信、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来路不明的链接一定不要点击!”8月19日,杜家庄村“法律明白人”杜国良在入户走访的同时,向群众讲解反电诈知识。
杜家庄村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法治宣传,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培养“法律明白人”,组建法律服务工作群,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一村一警一员一顾问”工作,制作发放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民情联心卡,创建村级法治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
同时,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村上开通大喇叭,每天播放1小时,让防诈反邪小知识、安全温馨提醒、重要通知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通过定西综治手机APP,随时上传身边的社会治理问题,依托综治信息平台,网格微信服务群,及时捕捉居民需求,对网格员实时调度,进行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使信息化与网格化有效衔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共开展宣传惠民活动4场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彩页2000余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件,化解率100%。全村电信网络诈骗“零发案”。
协商议事
微治理绘出大和谐
“协商议事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群众把议事室作为建言献策、参与治理的重要渠道,不但议出了老百姓心声,也议出了幸福民生。”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正琛说。从人情细处着手,从难题症结抓起,用有温度的党群服务拉近邻里关系,让基层治理变成“大家的事”,更容易形成合力。
5月20日,杜家庄村协商议事会以“关爱孤寡老人,树立厚养薄葬文明新风”为主题开展协商议事,经过商议,大家达成一致意见。
杜家庄村突出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定期召集村民代表按照“六步议事法”进行议事,大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小到庭院改造、邻里纠纷调解等事项,实现了群众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共提出协商议事事项14件,办结14件。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