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西市部署开展溺水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市主动创稳相关单位协同联动,以条块化、闭环化、信息化、多元化措施,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扎实推动问题整改,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良好成效。
组织管理条块化 厘清压实工作责任
全市按照“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全面参与、科技支撑”的工作思路,厘清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举措,签定防溺水安全责任书23.04万份,织密织牢责任链条。
渭源县构建“三个一”(县委政法委、县河长办每半年组织1次专项督查,教育、水务、公安、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每季度对乡镇进行1次专项检查,县教育局每月对各学校开展1轮专项抽查)督查体系,做到隐患联排、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工作联动。
岷县构建“全覆盖要求、全时段管理、全水域监管、全方位宣传、全社会参与”工作体系,压实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溺水工作,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突出问题。
工作运转闭环化 突出源头预防整治
定西市组织人员力量,通过乡镇、村社自查,部门联合检查等形式,对全市所有水库、水电站、供水调蓄水池以及淤地坝、池塘等涉水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摸,排查问题隐患2836个,全部销号办结。
市级河长督导巡河23次,县级河长和乡村河长巡河29.85万次,新增、更新禁止游泳、戏水等警示标志牌4738块,安装围栏4.8万米。开展淤地坝预防溺水事故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排查淤地坝352座,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2个,全市淤地坝无溺水事故发生。
公安机关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水域巡逻守护,综合运用步巡、车巡等方式,坚持“三个必巡”(节假日必巡、高温天气必巡、网红打卡地必巡),累计出动警力6982人次,提升重点涉险区域见警率、管事率。
日常管控信息化 提高技防智治能力
全市建成“互联网+”智慧水利综合服务平台,综合运用感知、传输、计算、建模、仿真等技术,实现辖区水域“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立体式监管。强化智慧管控,建成市级智慧河湖综合管理平台,在全市规模以上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及重点点位安装河湖监控视频,覆盖洮河、渭河等河流1633公里,安装太阳能语音提示设备200余处。推动数据共享,全市河湖视频监控设备接入省级河湖管理平台,城区河流段和重点危险区域全覆盖。推动形成纵向省、市、县、乡信息贯通,横向水务、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行业部门信息共享的智治格局。创新智治模式,推广“河长+雪亮工程”模式,加快建成市级河湖网格化管理智慧平台。
教育载体多元化 扩大宣传警示效应
全市通过“线上+线下”、微视频、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发布等宣传载体和形式,推动防溺水宣教工作深入精准开展。结合主动创稳精准普法活动,发挥志愿者、基层网格员、村社干部作用,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防溺水宣传,发布预防溺水信息3.2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8.5万份。
同时,落实“1530”(每天放学1分钟、周末放学5分钟、节假日前30分钟)安全警示教育机制,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观看防溺水警示教育片15.2万人次,发放资料1.3万份。经常性对家长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防溺水安全承诺书》18.7万份,筑牢家校共同守护学生安全防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陈启扬)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