殪虎桥镇:打好调处“组合拳”速解群众“烦心事”

发布时间:2024-06-20 16:16:46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漳县殪虎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行“网格化排查、多元化治理”工作机制,坚持防范在先,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苗头,化解在萌芽,切实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以“预”为先

下好矛盾排查“先手棋”

  殪虎桥镇瓦房村平安广场上,网格员张文娟为八十岁的高龄老人漆姐儿讲解养老金的相关政策,了解政策后的漆奶奶高兴地说:“现在的政策真的好,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帮助,你们这些娃娃就像我的儿女一样亲!”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殪虎桥镇始终坚持抓小、抓早、抓预防方针,严格落实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责任,成立工作专班,结合镇域实际,制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按照分村、分口原则,积极统筹各部门力量,加强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依托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党员代表、乡贤等骨干力量,深入村组协调、指导,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努力将化解矛盾风险工作落到实处。

以“调”为主

种好为民服务“责任田”

  龙架月村村民贾某在外务工,收入不稳定,妻子在家务农照顾孩子。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繁重的家务,两人常因一些家庭琐事争吵不断。得知情况后,村支部书记汪燎原第一时间到家中对贾某得妻子开展心理疏导,并给贾某打电话,让他在外好好工作,夫妻俩要多交流沟通,多体谅对方的不容易。经过调解,夫妻俩和好如初。

  殪虎桥镇综治服务中心坚持围绕重点人员管控、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开展走访入户,对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台账、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注重解怨优先,将心理疏导、稳定双方情绪放在矛盾纠纷调解的中心位置,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以“宣”为本

擎起源头治理“防护伞”

  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是矛盾纠纷调处的有效途径。铁钩村村民张某常年在外务工,去年碰到工头拖欠工资,第一时间给村支部书记周志美打电话,咨询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顺利要回了辛苦钱。过年回家的张某深有感触地对邻居们说:“我们一定要多学法,用法律保护自己,才不会上当受骗。”

  殪虎桥镇还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与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明白人”培训等有效结合,进一步引导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提高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切实增强群众“识骗、防骗、拒骗”能力,切实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纠纷和诈骗案件的发生。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辉 通讯员 赵琼)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