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岷县电力小区,花园绿植郁郁葱葱,地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这是岷县岷阳镇北门社区探索实施小区治理新模式带来的喜人变化。
今年以来,岷阳镇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推进理念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革、责任落实,凝聚多元治理合力,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主动创稳行动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实施‘党建+社区物业业主齐发力’小区治理模式,将党建工作贯穿小区物业服务、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破解了物业服务管理存在的难题,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岷阳镇北门社区党委书记乔翠琴说。
岷阳镇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个角落。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动员辖区单位党员参与主动创稳工作,打通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地“最后一公里”。构建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多网合一,全镇共划分网格81个,每个网格设立专职网格员1名。履行网格员“八员职责”,依托网格采集基础信息、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律,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治理模式。
协商议事 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小区未设立充电桩,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安全隐患突显,希望社区出面协商解决。”4月22日,接到群众反映后,岷阳镇教场社区立即启动协商议事机制,议事会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物业公司尽快设立安装充电桩,同时由镇执法队、社区、物业公司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对飞线充电、电动车辆入户等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多措并举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岷阳镇通过协商议事会、“小区广场议事厅”联席会,有效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广泛性和经常性,形成发展共谋、遇事共商、问题共解的良好格局,让居民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多元化解 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谢谢你们,解决了我的难题。”3月22日,居民孔某某向民勤社区反映,楼上住户卫生间下水道漏水,影响其正常生活。经社区工作人员入户了解,卫生间下水道漏水是因为管道老化,经协商,共同居住的住户均同意更换管道,这一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岷阳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坚持集中排查、日常排查、滚动排查,落实“一警情三推送”“一诉讼两推送”制度和“五级九天”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机制,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方式,做到源头防范治理。成立个人调解室2个,培养“法律明白人”,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把懂法律、有威望、公道正派的村(居)民和村组干部充实到村(社区)调解组织中,在村(社区)层面共设立调委会23个。今年以来,共排查及接到警情推送矛盾纠纷24件,调解24件,调解率100%。
强化宣传 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很多,要防止陷入这些圈套,除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外,不要相信陌生电话和短信,不要轻易使用不安全软件或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贪图便宜被一些优惠打折信息所迷惑……”3月5日,岷阳镇和平社区联合兰州银行开展禁毒防骗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居民的防诈、禁毒意识。
岷阳镇结合重要节点、时段,走进家庭、社区、公园、企业等场所,广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防范电信诈骗、反邪教、防溺水等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同时,围绕评选“最美家庭”、文明实践孝善日主题活动、红白事简办移风易俗工作,逐步引导辖区居民自觉培育良好家风,让人人成为社会治理的亲历者、参与者、共享者,为基层治理树立了新标杆,传播了道德正能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