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开花结果,今年以来,漳县四族镇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和网格员“铁脚板”,全力构建“中心+网格+多元力量”为一体的基层治理服务体系,结合农村实际探索创新抓好“拉网式排查早发现、矛盾调处早化解、回头跟踪早清零”三个早,有效将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拉网式排查早发现
为落实“界定清晰、规模适度、无缝覆盖、责任明确”的要求,四族镇将全镇9个村按照区域划定为11个网格,采取“镇干部+村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的模式,聚焦婚恋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重点,进行全方位拉网式入户走访摸排,对排摸出的矛盾及时梳理汇总、建立工作台账,用好“第一手”资料,真正把问题底数摸清摸透,避免将“小纠纷、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大隐患”。
矛盾调处早化解
为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四族镇建立健全“事件受理、初评预估、分类处置、跟踪回访”的服务链条。对处理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小纠纷,由网格员联合网格内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在排摸过程中快速就地化解,对于涉及征地拆迁、产权纠纷等复杂的矛盾,四族镇运用“综治+司法+公安+村”的联动调解机制,全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纠纷消除在萌芽。
“通过你们的耐心调解,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好多了,儿子时不时过来看望送吃的,我很知足,感谢你们的帮助。”牙里村70多岁的老人骆某说。
原来,牙里村网格员在入户排查的过程中发现老人骆某儿子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经网格员初步调解不成后,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负责人第一时间入户协调解决,了解到骆某和儿子的矛盾是十多年前骆某妻子去世引起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对父子俩进行了开导和劝解,并告知老人的儿子自身行为的严重性,希望父子二人能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最终父子二人冰释前嫌,家庭纠纷成功化解。
回头跟踪早清零
为严格落实矛盾纠纷“一事一档案、一事一负责、事一回访”制度,对于已经调处的矛盾,四族镇安排专人负责,通过入户走访或电话的方式进行回访,密切关注事态后期进展,做好后续跟进处理工作,及时发现、纠正调解工作中的问题,严防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弹、升级等现象,提升调处工作成效。
四族村工程施工导致自来水管破裂,水灌入马某家里,由此引起矛盾纠纷,网格员当场调解不成后,迅速将情况上报村委会,村委会安排网格员、调解员和村干部赶往现场进行调解,经耐心协调沟通,最终施工方给马某道歉并给予赔偿,马某也原谅了施工方的失误,双方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截至目前,全镇已收集各类矛盾纠纷63件,成功化解63件,化解率100%,回访率100%。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