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定西市建立和完善“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宣传到户”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体系,有效提升主动创稳能力水平,全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下降35.22%、36.96%、32.52%和43.32%,事故预防成效显著。
抓全员轮训 促管理能力提高
组织全员轮训,先后举办3期基层交警轮训班、1期乡镇交管站站长培训班及派出所所长轮训班,全市399名交通民辅警、119名乡镇交管站站长及业务专干、131名派出所所长参加业务轮训。举办全市事故、秩序、车管、宣传业务培训班,对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等重点工作全面培训指导,全市预防事故“减量控大”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强化学法用法指导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案释法,进一步增强民警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法律意识,提升全市交警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促进交警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年内,全市交警办案实现“零投诉”。
抓警务整合 促管理效能提升
制定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是派出所的职责任务,积极开展辖区内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和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实行“队所合一”,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依托派出所社区警务站,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逐级分解,形成了交警中队长+社区民警+村社干部、治安户长、劝导员层层负责的“1+1+3”管理格局,实现交警单一警种管理向多警种延伸。紧盯赶集庙会、婚丧嫁娶、返校返乡等重点时段路段,科学安排勤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从严从快查处酒驾醉驾、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建立严重违法查处、考核、通报、奖惩、曝光机制。
抓高频督考 促管理措施落实
市道安办每月组织成员单位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工作局面,市、县两级道安办检查乡镇行政村7501次,各乡镇政府负责人检查行政村交管室、劝导站(点)22644次。落实微信工作群日巡查制度,有力促进“两站一室”工作常态化运行。将道安办实体化运行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推动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全市1814个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落实每月22天每天6小时交通安全劝导勤务,对各劝导员着装、勤务落实等作为依据进行赋分考核公示。
抓协同共治 促管理破解难题
建立道安办成员单位集中办公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构建了道安委主抓,公安、交通、应急部门主推,其他成员单位协同配合的“1+3+N”道路交通管理格局。推进电动车综合治理,加强销售、登记、通行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2023年,全市公安、工信、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对低速电动车销售企业、外卖快递企业实地检查92次,下发整改通知189份。制定定西市低速电动车综合治理考核办法,构建电动车管理长效机制。
抓宣传引导 促安全意识增强
强化阵地宣传,形成以市级宣传教育基地为中心、六县区辐射的阵地宣传新格局,组织干部、学生、驾驶员等进行体验学习达8.85万余人。创新推出“驾驶人学习教育体验”活动,组织1317名满分驾驶人和驾驶证被吊销驾驶人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强化全民引导,以“市、县、乡、村、社”五级交通安全工作微信群为依托,动员辖区群众全部进入村社交通安全微信群,随时推送先进经验、交通事故案例及交通安全宣传信息。组织开展《乡镇领导谈交通》活动,推广工作亮点,全面落实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谈,包片领导带头抓,村社干部具体抓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