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法治“五线谱” 奏响创稳“交响乐”
——定西推动主动创稳行动走深走实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孙小强
今年以来,定西市以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规范文明执法、重点人群管理、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为重点,创新绘就法治“五线谱”,奏响创稳“交响乐”,全力消除不和谐因素,推动主动创稳行动走深走实,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前端“防线”
加强源头治理,全面排查婚姻家庭、情感、邻里等民间矛盾纠纷,做到发现在早、预防在先、处置在小。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39件,调处成功10017件、成功率达99.8%,进行司法确认149件。构建联动格局,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和访调、警调、检调、诉调“四个”对接机制,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地方政府和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向人民调解组织委托移送调解案件733件,已全面完成化解。创新调解方式,推出“随手调”调解文书,在遇到简易矛盾纠纷时现场调解,签订调解协议。截至目前,全市971个调委会运用“随手调”调解矛盾纠纷4418件,占调解案件总数的44%,调处成功率99.9%,履行协议率100%。
提升法治教育预防宣传“准线”
组建主动创稳精准普法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0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紧盯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展“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等活动300余场次,向中小学生捐赠普法爱心包9000余套。在通渭县检察院设立全市首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创建定西市普法新媒体矩阵,发布文章视频1.2万余条,阅读量达12亿余人次,影响力连续进入全国政法系统月榜单,今年7月在全国新媒体普法工作会上,定西市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市州作了经验交流。创新开展“我执法我普法”等直播带“法”活动15场次,阅读量达10万余人次。
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标线”
建设定西市行政复议大厅,畅通网络、邮寄、视频“三大行政复议渠道”,共办理行政复议申请439件,已办结410件,受案、结案均居全省前列。会同兰铁运输法院成立定西市巡回审判点,公开审理行政诉讼案件15件。加大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力度,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225期,实现培训全覆盖。组织448名执法业务骨干参加司法部举办的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视频培训班。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和说理式执法,运用宣传引导、行政约谈等柔性方式执法案件2.2万余件。深入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发现问题447件,已完成整改434件,正在整改13件。
守好监管帮教安全稳定“底线”
组织开展“两类对象”(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大走访、大排查、大宣讲活动,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宣讲法律法规。开展集中法治宣讲、警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510余场次。依托“智慧矫正中心”平台,严防脱管、漏管现象发生。严格落实安置帮教对象必接必送制度。根据安置帮教对象实际困难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共衔接落实就业、医疗、低保等安置帮教政策1164人,帮教率98.3%。
拓宽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边线”
创建34个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市208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规范化运行,高质高效服务群众。打造全省首家涉税法律服务工作站,为纳税人提供维权、投诉、咨询等涉税法律服务600余人次。积极开展“百名律师进企业、进乡村”行动,为全市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共开展法律政策宣讲305场次、法治体检126次、法律咨询700余人次,村(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意见1500余人次。实施法律援助“三项便民”服务机制(市域内异地协作制、律师首接首问制、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制),实现应援尽援优援。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32件,其中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849件。实行公证案件限时办证制度,实现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各公证机构共办理案件1762件,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