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岷县西江镇唐家川村以党建引领,努力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以“党建+”激活乡村治理“一盘棋”,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用好乡村治理“指挥棒”
成立了“村社会治理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将“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有机嵌入到村级治理体系中。成立了“唐昌常党代表工作室”,鼓励党员群众把小情大事摆出来“议一议”,把新风好事拿出来“亮一亮”,把困惑难事讲出来“帮一帮”,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凝聚力。
凝聚乡村治理“同心力”
探索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以路长、巷长、户长为骨干力量的“一长带三长”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细化网格,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社会治安管理等重点工作。“三长”互联互通,严格落实“路长包路、巷长包巷、户长包户”的网格化治理责任,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
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大力推行“一碗烩菜办丧事”,坚决抵制农村高价彩礼、滥办酒席等不良习俗。通过“一提两审三送”机制,定期评选表彰“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通过“红黑榜”宣传先进,激励后进,引导百姓向善向上、向好向美。
筑牢乡村治理“防护网”
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点游客多、车辆多、情况复杂等现状,建设“幸福唐家法治工作联动站”,形成了“网格+警格”工作格局。同时,设立“暖心屋”、成立“知心大姐谈心工作室”,及时发现和掌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最大限度让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民生诉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
大力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建设,镇村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全天候坐班值班,通过“数字化办公”让数据线上“领跑”、群众线下“零跑”。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点和电商直播间,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初步构建起了集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体、法律、快递等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半小时公共服务圈”,有效提高了便民服务效率。(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