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美德取实惠”引领时代新风尚 ——渭源县建设道德银行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3-09-20 11:18:49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渭源县探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银行”,用积分量化村民道德行为,通过“存美德、取实惠”的方式,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崇尚新风,不断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搭平台定细则  让道德量化入行

由各村党组织牵头成立道德银行建设小组,统筹“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阵地功能,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银行”。“道德银行”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行长,下设村级道德评议委员会,负责道德积分的评定及积分结果运用的指导和监督。将村“两委”成员、“五会”(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公共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成员及乡贤纳入道德评议委员会,同时吸纳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及网格员聘为银行员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服务流程,实现“道德银行”建设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广泛征求群众对《“道德银行”积分细则》的意见建议,由群众推选产生社级道德评议分会。

存积分享实惠  让道德物化增效

“道德银行”采用银行式架构,参照银行存兑业务流程,配套电子积分、兑换和刷卡系统,按照“1户1卡”的形式,对群众实现服务“全覆盖”。在积分指标上,以弘扬新时代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培养家庭美德、倡导优良品德为导向,瞄准“孝、善、信、勤、俭、美”,开展“六积”,采用“常规指标+特定指标”方式,分类设置积分指标和量化标准。对辖区内村民发现犯罪类、违法违纪类、不文明类、不履行家庭成员法定义务类等情况,在“道德银行”的“黑榜”公示栏通报,同时按照《渭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银行管理办法》进行增减。在银行运行中,按照“月民评、季社评、年村评”机制,每月积分、每月公示、随时兑换。农户可根据积分在道德银行随时兑换所需物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物质奖励。

重管理造氛围  让道德固化成风

以“道德银行”建设运行为试点,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强大内生动力。将村集体资金的5%注入到“道德银行”用于购置物品,同时与相关部门协调,积极拓展道德银行积分使用渠道和范围。由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级监委会、群众代表每季度对“道德银行”存储台账、物资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核对,并进行公示。对年度评选的示范户授予“助人为乐”“孝老爱亲”“道德标兵”“美丽庭院”等荣誉称号,将道德银行评选结果作为群众入党、申请贷款、干部后备等政策享受的重要依据。

自“道德银行”设立运行以来,全县各村治安刑事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明显减少,实现了道德积分可视化、全县通存通兑便利化,引导村民树立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张国锋)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