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法治之力 绘幸福底色——定西市“八五”普法中期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09-08 10:29:28     来源:法治甘肃网

  “八五”普法以来,定西市结合“三抓三促”和主动创稳行动,以护航“追赶”发展为目标,以“法律十进”为载体,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深入开展精准普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 普法格局实现由“独角戏”到“大合唱”转变

  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普法责任。制定印发年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点对点发送普法责任提醒函25份、开展普法责任履职评议活动,倒逼普法责任落实。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政府考核体系,印发“八五”普法考评办法,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组建各级普法讲师团26个619人、普法志愿者队伍518支3450人,在全市开展宣讲活动800余场次。

围绕精准施策 普法宣传实现由“广撒网”到“精聚焦”转变

  制定印发《定西市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落实会前学法、以案释法、旁听庭审制度,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会前学法1.2万余次。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制定《定西市推动法治副校长制度实职化运行的实施方案》,全市1890所学校全覆盖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组织开展家校互联“双向承诺”等法治实践活动5000余次,举办法治讲座2000余场次。连续两年举办“全市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节”。组织开展“民法典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月活动。组建专业宣讲团队,开展平安定西建设主动创稳精准普法宣传活动260余场次。

注重品牌建设 法治文化实现由“软实力”到“硬支撑”转变

  构建以“定西法治宣传”为引领的新媒体普法矩阵,发布普法文章视频2万余条(部),阅读量达12亿人次。搭建“定西法治直播间”,开展“我执法我普法”等直播带“法”活动13场次。深入挖掘秦腔、花儿等独具地方文化的法治元素,印制书法宣传挂历,创作法治剪纸作品。自编自导自演系列原创普法微视频、微电影300余部,面向全市中小学征集民法典原创视频140余部,在市司法局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临洮县组建并拍摄的普法骑行队宣传视频,被司法部刊载并推广。打造定西法治文化主题宣传广场和洮河民法典主题公园等,渭源县元古堆村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共建成法治一条街73条、法治文化广场40个、法治公园9个、法治长廊、宣传栏等实体法治阵地2200余个。定西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入选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

突出普治融合 依法治理实现由“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转变

  开展特色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法律明白人”网络培训8513人,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025户。深入推进“百名律师进乡村法律服务助振兴”专项活动,开展各类宣传宣讲860场次。探索推行“随手调”试点,运用“随手调”化解矛盾纠纷1475件。深入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出台《定西市城镇供热用热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持续开展“百名律师进企业法律服务促发展”专项活动,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宣讲35场次、法治体检113次。深入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程,组织开展全市第五批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对已创建的各级各类民主法治示范村进行全覆盖复核。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7个,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20个。(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张祥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