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源县委政法委全面落实主动创稳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坚守平安底线,创新建立了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前哨,以创新普法方式提高普法实效为基础,以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为抓手,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引发命案防范为重点,以“零命案乡镇”创建为目标的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平安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创新普法方式 构建精准普法新模式
建立普法责任落实、普法考评、协调联动、普法能力提升“四项机制”,研究提出建强一支普法队伍、打造两个宣传阵地、紧盯三类重点人群、采取四种普法方式、开展五项普法活动、抓实六类普法宣传的“123456”的工作法。“线上+线下”相结合,保障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组建县级主动创稳精准普法宣讲团1个、各相关单位普法宣讲团22个、乡级普法宣讲团16个、村(社区)普法服务小分队230个,通过集中宣传、法治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积极开展“法律十进”活动30余次。
强化前端预防 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以创建“零命案乡镇”抓手,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804件,化解804件,化解率100%。同时,通过“一警情三推送”“一诉讼两推送”向各乡镇推送矛盾纠纷505件,化解505件。充分发挥“四调对接”(警调、检调、访调、诉调)作用,严格落实“‘841’+4级7天”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全面落实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法,依法依规及时就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 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抓实抓好源头预防、排查摸底、信息互通、诉调结合、跟踪服务五项措施,以易引发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八类人员为重点,坚持动态排查,建立管理台账,通过落实就业培训、精准法治宣讲、道德教化等,做好前端预防,夯实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底数。对已调处或判决后的矛盾纠纷当事人确定专人及时进行跟踪服务和心理疏导,引导依法履行调解和判决事项,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优化配套措施 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按照党建引领“五治”融合的总体要求,健全完善“全科网格”建设的制度机制。今年以来,全县网格员走访发现上报各类隐患98处,参与矛盾纠纷调处320余件。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实战运行模式,扎实开展以清源镇、会川镇、五竹镇、上湾镇等4个乡镇和清源镇君山社区、王家店村等24个村(社区)为示范的“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带动其他乡镇、村社。切实发挥县委政法委包抓乡镇督导检查作用。(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马和平)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