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深化诉源治理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05-30 16:00:55     来源:法治甘肃网

把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

——定西市深化诉源治理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旨在“止纠纷于未发,化矛盾于萌芽”。这对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节约司法资源和减轻当事人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定西市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诉前司法确认机制”首创之地优势,努力探索做实新形势下的诉源治理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切实提升定分止争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应,打造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的“定西模式”,把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为夯实群众基础、促进基层和谐、推进主动创稳注入强大动力。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民事案件22846件,同比下降25.99%,一审收案数增幅下降率居全省首位。全市各有关方面诉前调解各类纠纷18564件,调解成功13173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力推动“被动维稳”向“主动维稳”转变。

(AQEY配图1)把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诉(22846659)-20230530160858

4月23日,渭源县法院巡回法庭法官在化解纠纷的路上。

关口前移 畅通多元解纷“高速路”

  “经过法官释法,我们会尽快补缴物业费,也请物业公司听取建议,不断完善服务,为业主提供舒心的居住环境。”近日,安定区法院巡回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历时7年的物业“宿怨”。

  原告某物业公司以《前期物业管理协议》为据,要求被告某住户缴纳自2016年以来的物业管理费及违约金,而被告坚持以“交房时房屋玻璃存在瑕疵”为由拒绝缴纳物业管理费。

  “我们受理案件后,系统了解并分析案情,在支持原告某物业公司合法诉求基础上,会同原告对被告房屋进行现场勘验,确认存在被告所称瑕疵。”安定区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高亮告诉记者,基于上述案情,经工作人员充分释法明理,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据介绍,安定区法院成立专业化巡回法庭进驻区综治中心开展工作,探索“巡回法庭+专业性调委会+X”诉调对接1235模式(即组建一个机构,建强两个团队、做好三次分流、指导五个专业调委会),变被动审判为主动诉调,构建高效能、全流程诉调对接的多元解纷机制,助力基层主动创稳行动深入开展。

共建共治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定西市积极构建“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行业管控的原则,健全完善社会风险隐患排查预警、防控处置等各类台账12个方面34类,督促各职能部门落实隐患排查、矛盾化解职责。诉源治理工作协调机构根据质效评估指标需要,召开联席会议16次,解决诉源治理“疑难杂症”问题3类19个。靠实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责任,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内容,对接基层组织956个,创建示范调解室10个。

  同时,充分发挥平安定西建设考核“指挥棒”作用,整合16个部门矛盾解纷资源,将诉源治理万人成讼率、诉前案件调解成功等7项指标纳入党政督考一体化督考体系,以诉调对接为载体,以“无讼”创建、和谐共建、参与网络化社会治理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府院联动、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格局。

资源共享 搭建基层解纷平台

  近日,岷县岷阳镇南川村农户肖某在寺沟镇放牧时,牛群误入农田,将王某等5人种植的党参和黄芪苗子踩踏,给农户造成了经济损失。岷县法院南川法庭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充分发挥“南木调解室”作用,联合村委会、寺沟镇综治中心、寺沟派出所开展调解。调解人员对双方释法明理,让双方“换位思考”,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2022年以来,岷县法院创新推行“法官进网格、院长包片区”诉源治理机制,通过延伸司法触角、高效解纷裁判、治理衍生案件,形成从基层源头预防、前端纠纷共治到法院后端实质解纷的“全链条”诉源治理模式。2022年,岷县法院新收案件首次下降,2023年第一季度,该院收案同比下降17.72%,居全市首位。

  据了解,定西市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搭建基层“一中心一庭两所”(综治中心、基层法庭、基层派出所、司法所)解纷平台,尤其针对交通、金融、医疗、劳动、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深耕布局,大力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全市法院调解平台“请进来”209个调解组织、414名调解员,“沉下去”对接1256个基层单位,37名法院干警进驻各级综治中心开展诉前调解。

(wAQEY配图3)把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22819516)-20230530181728

5月19日,渭源县法院北寨法庭法官联合派出所民警成功调解两起劳务合同纠纷案。

派单分流 创新闭环调解模式

  4月14日,渭源县会川镇居民刘某与婆婆因琐事发生口角并相互撕扯导致双方均受到轻微伤害,刘某向会川派出所报警处理。在派出所民警的调解下,双方相互赔礼道歉并达成协议,会川法庭对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这是渭源县“警法联动”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启动以来联动处理的首案。

  针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简易民事案件,全市法院接受立案材料后,及时引导当事人将案件转入同级综治中心,根据案件类型对接到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等专业性调委会,进行“首次分流”。针对涉众、涉物业管理、涉农村土地流转等相关案件,研判后能通过信访渠道化解的,将案件对接到同级综治中心访调对接中心,由访调对接中心按程序分流交办,进行“二次分流”。针对一些基层行政力量、人民调解力量还有调处空间的,落实“一诉讼两推送”机制,对接交办到乡镇(街道),进行“三次分流”。对诉前分流并调解成功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由法官对调解协议当场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对调解不成功的,引导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进入诉讼程序,实行繁简分流,将简案对接分流至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团队,将繁案分流到各审判团队办理。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各类案件3651件,速裁快审案件4742件,民事一审收案数10132件,分调裁审占比达82.84%,平均审理期限21.7天,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协同高效 形成诉源治理机制

  定西市将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和矛盾纠纷诉源治理置于社会治理大局中谋划推进,制定《关于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定西市诉调对接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落实分级分层分类调解机制,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在进入诉讼前先行经过村委(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逐级化解,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形成了以源头预防、非诉化解、诉讼断后的全链条闭环式诉源治理新机制。

  同时,健全精准化预防机制。制定《平安定西建设主动创稳精准普法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成立7个包抓组、划定8个宣讲专题、抽调62名法律工作者组成宣讲小分队,紧盯“重点时段”“重点群体”“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全方位法治宣传活动,着力解决法治宣传针对性不强、精准性不够、实效性不佳等问题,让大量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截至目前,小分队综合运用“线下+线上”“主题+日常”“重点+执法”等宣讲模式,开展宣讲370场次,受众达76万人次,消弭潜在矛盾纠纷(随手调)892件,持续掀起主动创稳精准普法热潮。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