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集市”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前段时间家里收留了两只流浪狗,想了解一下办理防疫证需要哪些手续?”3月5日上午,在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联合21家共建单位举行的“共享集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缝补维修、金融知识普及、法律政策宣传等各个服务摊位前热闹非凡。
据了解,自2018年“共享集市”在白银路街道正宁路社区“三社联动”的共同培育下,通过三年的运行与完善,逐渐成为白银路街道“党建共享家”综合服务平台上的一个品牌,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暖心”的志愿服务
白银路街道依托“党建共享家”共建联动平台,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服务项目,通过集中固定服务、上门志愿服务、共建品牌服务,努力探索“党建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的志愿服务新机制,实现志愿服务进社区和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及时把优质志愿服务通过“共享集市”送到社区居民身边。
志愿者向老年人开展防诈骗普法宣传。
经过三年的磨练和改进,“共享集市”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以创建新型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为目标,通过“三社联动”搭建起的综融性的社区志愿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知心、暖心、贴心”的志愿服务。
“大爷,您坐到这面来。”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立即上前询问并将老人扶到一旁的凳子上坐了下来。
“平时很少去理发店,头发长了就在家里修剪一下,今天过来剪了一下头发,整个人心情都变好了。”理完发的王大爷摸了摸自己的新发型高兴地合不拢嘴。
甘甘志愿维修队现场接单,为辖区居民开展“志愿+低偿”服务;甘家巷社区携手共建单位康美齿科开展“学雷锋 树新风 康美助力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徐家巷社区以“光影荏苒,青春纪念”为主题与“李焕英”同框寻找最美记忆;西北新村社区以“爱心缝补坊,串结邻里情”为主题,为辖区居民志愿缝缝补补,弘扬志愿精神,增进邻里友谊......3月5日上午,各个摊位的志愿者都在热情地为居民服务。
“帮帮团”全覆盖
三年前,白银路街道辖区的刘奶奶退休后,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她和几个姐妹主要负责文明养犬劝导。
志愿者向市民讲解文明养犬相关知识(3月5日拍摄)。
“走在街上,看到有人遛狗不牵狗绳,我都会走上前劝导,只要跟养狗有关的任何事情,我都会去管,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可以的。”刘奶奶乐呵呵地说道。
截至2020年底,“共享集市”志愿服务平台累计开展活动18场次,参与志愿服务团队30余个,志愿者320余人,提供志愿服务6000个小时,受益30000余人。“共享集市”已成为连通社区和志愿服务,实现人人志愿、志愿人人志愿服务氛围的桥梁。让志愿服务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让“精致兰州”的志愿服务又多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如今,白银路街道发挥志愿者和志愿团队引领作用,依托街道“党建共享家”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党员进社区”活动,结合党组织和党员特长,成立“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依托共享集市、志愿服务岗位、“党员帮帮队”等,实行“志愿服务进社区和志愿服务常态化”志愿服务新机制,把志愿服务通过“共享集市”送到社区居民身边。
白银路街道针对不同帮扶对象开展“私人订制”志愿服务,通过采集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以“共享集市”“百姓大舞台”“党员帮帮队”“志愿小分队”等平台,引导志愿组织、志愿者为帮扶对象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白银路街道“共享集市”引领新型社区志愿服务,获得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优秀案例。(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