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探索建立“一二三四”机制推进平安建设

发布时间:2021-01-17 21:56:04     

让平安成为“暖心名片”

——白银区探索建立“一二三四”机制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


抓好平安建设为人民所盼、百姓所愿,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白银市白银区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为切入点,蹄疾步稳、善谋善为,探索 建立“一二三四”工作机制,努力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有效化解一批突出矛盾纠 纷和问题隐患,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 题,让平安成为白银区永久的“暖心名片”。

筑牢一个根基 党建引领开新局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白银区,必须以打造平安建设新格局为“靶心”,以党建引领固本强基,统筹各种资源,凝聚各种力量,开启源头活水。

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白银区构建起“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党建网格”组织体系,形成党建、综治、禁毒、消防、应急管理、道路交通、市场监管、环境整治等“多网合一”的新格局。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以法律宣传、入户走访等为内容的“共治共促”“共驻共建”活动,2100余名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群众10700余户。

树立两个导向 为民服务情切切

“和前些年相比,现在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少了很多,生活在白银感觉很安心,也很舒心。”很多市民都谈到了这样的切身感受。

百姓心安才有社会平安。白银区深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增强服务管理水平,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树立问题导向。聚焦社会矛盾、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有效防范风险蔓延、叠加、升级。

树立为民导向。依托96222民情服务热线,回应百姓诉求310件,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个,建成以民警个人姓名命名的警务室9个。率先在王岘镇建成全省第一家乡镇检察室,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探索建立“家事审判法庭”。人民路街道五一街社区独创“七彩服务”新模式,开展群众服务活动,化解矛盾纠纷。四龙路街道建设路社区推行“菜单式服务项目”,建立“笑脸调解超市”自选平台,矛盾纠纷调解率100%。

推进三治融合 同频共振强治理

简洁而凝练的“共建、共治、共享”三词,凝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全国人民社会治理探索的集体智慧,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定位。白银区集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多元化治理主体,推动党委政府、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同向发力,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

成立由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组成的“居民议事会”,推动社区成员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社区多元共治。以道德讲堂、孝道红黑榜为平台,规范引导传统文化习俗、家风家训,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工作室)95个,积极打通为民普法“最后一公里”,为提升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奠定了基础。

深化四个重点 力到功成谱新篇

大力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完善诉调、检调、公调、政调和访调之间的衔接联动机制,构筑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多元化“大调解”格局。2020年以来,全区共调解一般性矛盾纠纷2148件。

强化社会治安“全面巡防、街道联防、社区群防、内部安防、视频控防”五种巡防力量,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七类案件发案率同比“四下降”。

综治中心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平安建设的华彩之笔。截至目前,区、乡两级综治中心全面建成,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全部配备到位。全面推行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配备网格长918名,配齐网格员1409名,形成“网上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银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